强化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意识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太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纪实

来源: 中成协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1日

   10月18日,我市第八个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2006至2012年,市委、市政府连续举办了七届学习周。7年来,学习周活动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活动覆盖面越来越广,参加单位和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深远,并年年创有新特色,年年呈现新风貌,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学习、崇尚知识的新风尚。

  参与学习、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广大市民的主动选择。

  政府主导:战略化推进,持续性提升

  创建学习型城市,政府主导是前提。

  政府是学习型社会理念的传播者,而启动推进一定程度决定于政府的执政理念;政府是学习型城市建设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重大的学习活动,重要的学习举措,政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规范者,政策引领保证学习型城市建设规范科学运作;政府对于法制化运行也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追寻太原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道路,政府的战略眼光、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在创建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导、推动、引领、助推让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确实成为了一项政府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成为重要的政府服务项目,成为惠民工程,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工程。

  太原市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首先是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开始的,紧跟其后便是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这两个工作引擎带动了组织机制和其他工作机制的落实。

  1999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六城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动员会,市文明委、市教委联合下发《太原市关于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启动。2003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教育工作会议,下发《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推动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全面展开。

  而学习周真正开始是在2006年。当年,市政府首次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千名教师进社区为创建工作提供生力军,民办培训机构为创建工作提供场所。

  2007年市委、市政府举办全民终身学习专题论坛,展示了全民终身学习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新成果。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向纵深延伸。

  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开展,我市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创建学习型城市领导组,提出了人均1元,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人均2元社区教育经费的具体要求。做到了“政策制度到位,政策措施有力,政策推进系列化,政策落实成效大”,确保了全市的社区教育、职工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等工作全覆盖。

  规范发展、科学发展使太原市的创建工作有了巨大的影响力:2009年成功承办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2011年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成人与终身教育学术交流会和第六届环渤海地区社区教育研讨会;参加历年全国学习周总开幕式并在大会发言,太原模式在大会交流。欠发达地区开展创建工作有了标杆,有了模式,有了经验,也有了动力.

  前期的实践探索、政策跟进、理论研究为创建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2年,全国省会城市第一部终身教育地方法规《太原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于9月28日正式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出台,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太原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迈入法制化运行轨道。

  《条例》明确了终身教育的总体目标、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参与职责、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职责和相关的鼓励扶持措施,解决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中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场所使用、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2013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成立太原市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委员会的通知》,并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了委员会及成员单位的职责,全面推进全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

  科学推进的政策环境以及法制化运行的有力保障,形成推进太原学习型城市建设持续发展的力量。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为政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民生为关照主体,以提高整个城市幸福指数为目的,以优化市民学习服务为手段,润物细无声地、自然地融入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战略化引领、法制化运行成为创建工作的重要法宝。

  体系构建:系统化发展,整体性衔接

  创建学习型城市,体系构建是核心。太原市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工作,体现出系统化发展,整体性衔接的特征。通过实施“百校兴学”,确保了学前教育普及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等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同时突出“三关”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职工教育,科教兴乡兴县带动农村成人教育。

  “百校兴学”工程是太原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影响最广的学校建设工程。2008—2012年全市“百校兴学”工程项目学校共计875所,总建筑面积382.34万平方米,操场建设面积49.05万平方米,投资72.91亿元。通过五年“百校兴学”工程的实施,全市新增教育用地4032亩;新增教学用房建筑面积24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8万个。该工程的推进,使得全市学校面貌不断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对太原市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前教育普及发展。幼儿入园率达到了95.55%以上。在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的同时,对全市幼儿园实行“星级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办园水平。到2012年底,全市星级达标幼儿园达569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4.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对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建设,全市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保持在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巩固率保持在100%以上。太原市于2010年8月启动以教师交流为重点的义务教育“联盟校”试点工作,为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开辟新途径,为更多的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学习环境。

  ——中等教育协调发展。截止201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9.2%以上,全市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稳步增长,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基本稳定在1:1,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保持了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近年来,为迎接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市属高校的全面评估,市委、市政府针对市属高校底子薄、建筑面积和仪器设备不达标的情况,投资10.1亿元改善和提高了办学条件。其中太原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与太原市城市建设学校整合为太原市城市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和太原大学搬入新校区,同时太原大学升为本科院校。2012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95%,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达46386人,已经迈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突出“三关”(关心青少年,关爱老年人,关注困难群体)发展社区教育。各社区积极配合学校、家庭开展青少年教育,特别利用假期,采用联合组织、协议交接等方法,举办“阳光课堂”、“环保小制作”等活动,开展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和实地学习;以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为重点,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服务;通过对残疾人、失业者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提供心理扶助和心理救助,开展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近3年来老年人学习参与率82.41%,困难群体培训率达72.89%,社区教育参与率达70.82%。

  ——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职工教育。2003年启动学习型企业以及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以此为契机推动职工教育工作。我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依托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科研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公务员的岗位培训,加强企事业单位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下岗失业人员转岗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强专业人才培训,使人才培养同地区、单位发展相适应。目前,以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为核心、以行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教育培训网络和由机关单位为主体的学习型单位培训网络已初步建立。近3年来,全市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共计2135294人次,培训率达89.57%。

  ——“科教兴乡兴县”带动农村成人教育。2004年起在全市农村全面启动“科教兴乡兴县”工程,按照“十步工作法”即经过组织发动、下发文件、制定标准、队伍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专家评估、反馈整改、创建实施和表彰奖励等一系列工作有序推进,促进县、乡、村成人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全面带动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发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新成绩,建立了20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其中阳曲县北留村和南庄村的农村综合教育改革经验——“村校一体、农科教结合”模式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召开全国现场会,成为全国的示范村校。3年来全市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966034人次,农村成人教育参与率达60.74%。

  太原市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学校教育,始终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态度、能力和方法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实现了与社区教育、职工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有机衔接。七大教育系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整体发展,形成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资源供给:全方位整合,立体化覆盖

  创建学习型城市,资源供给是支撑。我市立足于为市民提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积极建立网络化、立体化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购买丰富的学习资源,自建有本土化特色的课程资源。最终为全体市民提供便捷、个性化、全方位的学习服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市民日常学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太原市面向不同学习群体,构筑专业网上学习平台,分类建设学习资源,为太原市民打造了一个便捷而丰富的学习资源圈。

  2006年10月,面向全体市民,太原市开通了太原终身学习网(www.tystudy.cn),构建起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免费市民公共学习平台。全市所有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企业培训中心、老年学校、乡镇成人学校、信息苑等终端学习场所全部连接。2011年10月,网站升级改版,实现了横向与行业资源共享,纵向与县(市、区)共建,建立了覆盖各行各业各类的学习资源库,使市民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便捷,学习视野更加宽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如今,太原终身学习网已为市民提供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农村成人教育、职工教育、干部教育、社区教育等八大类教育和走进太原、全民学习大讲堂、百家讲坛、纪录频道、健康养生等五类专题教育共计11799学时的免费学习资源,成为市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创建的重要网上平台。

  为了记录每位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经历,2013年,太原社区大学计划在多年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建立起太原市民个人学习信息认证库,记录并补录完整每位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记录,并制定相应的终身学习学分认证制度,从而建立起完整的个人学习记录与学分银行,为今后进一步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乃至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转换与认证,奠定工作基础。

  在做好网络学习平台的同时,我市积极整合各类教育文化设施资源,不断拓展线下平台,丰富资源供给。

  社区教育方面,全市已建成1所市级社区大学,10所县(市、区)社区学院,104所社区学校,969所社区分校,全面完善了四级社区教育机构,组建了1061名教师组成的社区辅导员队伍,3635名专兼职教师,133名各行业专家、学者构成的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146392名终身教育志愿者队伍。同时,依托覆盖全市社区的125所民办培训学校建立社区教育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活动场所。

  职工教育方面,截止2012年12月底,全市有职工培训学校293所,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2872人,图书1419144册,教学仪器设备值89538.12万元,全市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54%,达到了财政部相关标准。

  农村成人教育方面,全市已建成8所县级职成教中心;5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其中18所达国家规程;934个行政村都建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市有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2050人,图书387350册,固定资产总值达4798.29万元。

  太原市还十分注重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公共教育文化设施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服务的功能,挖掘博物馆、文物景区、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目前,全市共建有博物馆12个;群艺文化馆12个;各级各类文化站101个;各级科技馆及科普大学教学点207个;各级图书馆729个,藏书3406.68万余册;体育场馆121个。

  为使学习周短时集中的学习形式能够延伸到全年、全民,2010年1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活动,依托专家讲师团和各类教育机构在全市举办公益讲座报告。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课堂。截止到今年9月底,大讲堂已举办41期1367场,受益人数达23万,开创了“年年有学习周”、“月月有大讲堂”、“天天有学习课程”的新局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