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圆满结束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年—2020年)》和全国继续教育会议精神,树立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广东省于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开展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以下简称“活动周”)活动。
为推动广东省2012年“活动周”的进一步开展,广东省教育厅接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后,即于7月24日向全省各市发出“转发通知”,要求各市认真贯彻落实。指出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是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宣传和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提出“今年全部要开展活动周活动”的要求。在“转发通知”发出后,广东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和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发动。在10月至11月间,我省开展“活动周”的市由2011年的6个增加到7个,即广州、深圳、中山、佛山、珠海、揭阳和韶关7市,合计共66个(区、县、镇、市)举办活动。据7市统计、参与“活动周”活动的单位和部门有近2000个,参与“活动周”活动的各类人数总计近400万人次。
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和揭阳6个市今年举办的“活动周”,在主题、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发动面和参与面更广,社会效益更显着,并将举办“活动周”纳入到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韶关市虽是首次举办“活动周”,但领导较重视,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作了精心筹划和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现将7市“活动周”情况综合如下:
一、紧贴实际 确定主题
2012年,我省举办“活动周”的7市都能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提出的2012年“活动周”主题,紧贴各市实际和形势需要确定各自的主题。如,广州市为贯彻落实《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见》的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继续教育,搭建社区教育平台,深入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广州。其“活动周”的主题定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深圳市以推进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环境,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品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其“活动周”的主题定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珠海市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展示终身学习成果,提升国民素质和生活品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创建学习型珠海和全国文明城市。其“活动周”的主题定为“构建学习型珠海-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山市为全面落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继续教育,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其“活动周”的主题定为“修身立德,终身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佛山市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全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和“共创智慧文明佛山,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建设,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和生活品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助推幸福佛山建设。其“活动周”主题定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揭阳市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广泛开展全民学习活动,探索建立全民终身学习机制,引导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快推进揭阳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其“活动周”主题定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韶关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活动周”的主题就采用全国“活动周”领导小组定的主题。
由于各市“活动周”的主题能积极配合本市的中心任务,紧贴当地实际,特色显明,均受到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和欢迎。
二、精心筹划 广泛发动
7个市2012年“活动周”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领导高度重视,政府统筹规划,组织科学严谨,广泛宣传发动,多方参与,覆盖面广,活动内容丰富。其中:
广州市由市教育局牵头,对“活动周”的活动方案认真进行筹划,并向所属各区、县级市发出了“开展2012年‘活动周’的通知”,从指导思想、主题、时间、内容到启动仪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筹备过程中,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对“活动周”进行宣传。共发动了全市12个区(县级市)、200多个街道、社区和市属各大、中、小学以及市、区(县级市)两级社区学院开展活动。参与“活动周”活动的人数总计超过50万人次。活动的内容及培训项目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学习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和广泛的好评。
深圳市政府把举办“活动周”列入到政府工作计划。在《关于印发2012年深圳市政府主要工作责任制一览表的通知》中,将开展“活动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由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体旅游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导服务中心、深圳广播电视大学、深圳商报社、深圳虚拟大学园、市教育学会、各区教育局(公共事业局、社会建设局)等20多个单位联合主办,各有关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参与,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协作、教育机构配合、市民广泛参与”的公益性社会活动,对推动深圳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意义深远。为了工作落实到位,深圳市组建了“活动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络小组。各主办单位亦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制定本系统开展“活动周”的工作方案。市“活动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沟通和协调的基础上,制定出“2012年‘活动周’工作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发布“活动周”消息;公布“活动周”期间为市民提供免费培训项目和时间;精细组织“活动周”的启动仪式和活动,其中吴以环副市长亦出席了开幕式;将“活动周”的活动深入到市、区、街道和社区。活动覆盖率达95%以上,参与人数超过165万人次。
珠海市2012年“活动周”由市教育局、市老年大学、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市广播电视大学、香洲区拱北街道办等单位共同主办,市科协、市文联、市总工会、市学前教育协会、市综合性职业培训中心、香洲区教育局、金湾区教育局协办,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和市广播电视大学承办。市属行政区、机关、企业单位、社会团体、街道、社区等部门和单位均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周”。在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成立了以副市长龙广艳为组长的“活动周”领导小组,多次开会进行筹划和部署,并由市教育局拨专款开展今年的“活动周”。珠海市2012年“活动周”积极拓展了部门、行业及街道社区活动参与面,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深受市民欢迎,满意率达90%以上。
中山市把2012年“活动周”的活动与中山市委、市政府正在推进的“全民修身行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推动了中山市全民学习和修身立德等活动,这是中山市委、市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动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构筑共同精神家园的一项创举。在市委、市政府统筹下,由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与市成人教育协会共同制定“活动周”方案,其中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公室制定“活动周”总方案,市教育局党委办公室制定市教育系统活动方案。“活动周”在全市所有区镇、市直机关、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270个村(社区)、3100间工厂企业展开,总计有150多万市民参与活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刘天明、市委书记薛晓峰亦出席了开幕式活动。“活动周”的载体,主要是中小学校、辖区内高等院校、民间培训机构和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区社区学院等机构,活动的内容与每一个公民修身立德行动密切结合起来,促使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与文明城市建设、幸福和美中山建设密切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和影响,并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佛山市由市教育局牵头筹划,各区教育局根据当地实际和形势需要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并以市、区社区学院、镇(街道)社区学校为依托,紧紧围绕活动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培训等活动,使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群众的满意度达90%以上,参加活动的人数达6.5万人次,活动面覆盖到全市4个区的街道、村、居委和社区。
揭阳市2012年“活动周”采取“政府发动、县(市、区)推动、社区联动”的工作机制开展活动。成立了市教育局领导为组长的“活动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广、实、深”的工作方案,即活动面向基层、面向居民、使终身学习理念在居民中有更加广阔、更加实在、更加深入的影响。此外,每个县(市、区)也都成立了“活动周”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宣传和发动。为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揭阳市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终身学习理念,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活动周”期间,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举办了各类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活动的各类人员达11万人次。为“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韶关市成立了市教育局领导为组长的“活动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韶关市首次“活动周”活动方案。从实际出发,先在部分县区进行小范围尝试,总结经验后再行推广。为了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教育信息网、手机短讯、挂标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活动周”,参与活动的各类人员达4.3万人次,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三、内容丰富多彩 社会效益显着
7个市开展2012年“活动周”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紧贴实际,着眼实效,不拘形式。”
广州市紧密结合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共建工作,筹划和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学习活动。各区、县级市围绕“活动周”主题,突出各自特色。如越秀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见》,将区“活动周”主题定为“建设学习型社区,共创幸福家园”,组织各部门开展了“廉洁读书月”征文活动,并联合社区教育分院、各学校、社工及社区居民举行了“垃圾分类宣传”、“珠江印象”征文比赛、“街坊学堂”、健康知识讲坛、“科教电影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各项活动。东山街在五羊南社区广场举办了首届街坊文化节活动,吸引了近300名社区居民到场参加,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同时,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番禺区举办了读书会(购书惠民、百万市民齐捐书)、职业技能展示(创业特卖会)、社区教育活动展示(演出)等活动,社区成员广泛参与,学习热情高,反映收获良多,成为广州市的一个品牌活动。天河区100多所学校都制定了活动方案,各校、各街区利用广播、电子屏、墙报、会议、文艺表演、横幅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宣传学习活动。部分社区在活动中坚持开展“三互动”的学习型社区工作,党代表定期到社区与居民见面座谈,组织原从事医生职业的居民来宣讲健康知识,组织培训机构为社区青少年开周末英语班,初步形成了居民与居民互动、居民与社区互动、社区与辖内单位互动的“三互动”的社区教育模式,深受社区群众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增城市各职能部门、各类学校和社区教育机构在“活动周”期间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网络、横额、板报、简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学习型社会创建”和“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共有66篇文字报道,89篇宣传资料和15篇视频、图片报道登载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和简报、墙报、横额等宣传载体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化市教育局制定了“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倡议书,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单,并在启动仪式当天向参加活动的群众派发,让大家认识到终身学习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个人全面发展,创造快乐人生的需要;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还派发了大量农业科学知识培训资料,并现场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尤其是种植学习资料,被群众抢领一空;市图书馆在“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免费办理借书卡,并开来流动图书馆,供广大读者阅读。“活动周”启动仪式结束后,还将流动图书馆开进了农村中小学,每天吸引了大批小读者。“活动周”期间,广州市还举办了2012年广州市社区教育研讨会、广州社区学院各区(县)分院挂牌仪式,开通了广州社区教育网。从长远发展来看,此举将把市民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真正植根社区,使社区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提高素质、教育居民的大课堂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深圳市紧紧围绕“活动周”的主题,举办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为市民提供了超过200个种类的免费培训课程,内容涉及电脑、英语、家政、礼仪培训项目和人力资源开发、青少年健康教育、学习发展与自我提升、进城务工人员教育与就业再就业培训等;二是各主办单位为市民举办超过200场各类职业技能、文化素养、自主发展等专题讲座,以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案例,激发市民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树立和增强终身学习的信念;三是举办终身学习成果展;四是宣传组织实施“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该计划强制要求在深圳的35岁以下的建设者,要达到高中学历水平;五是市、区领导深入社区调研,对深圳市社区教育工作进一步探讨和部署。“活动周”的实效明显,成果丰硕,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认可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珠海市政府和有关方面对举办“活动周”比较重视,“活动周”的主题鲜明,为提高“活动周”的吸引力,他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一是邀请了《澳门华侨报》、《珠江晚报》、《珠海特区报》和珠海电视台、珠海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对“活动周”进行宣传报道;二是邀请了市科协、市综合性职业培训中心、市图书馆、珠海文华书城、市内的几家成人教育机构等单位参加开幕式的现场咨询、体验展示活动;三是根据珠海毗邻澳门的地理位置,开展了专门对澳门人士进行“学说普通话”互动游戏、免费测试、颁发普通话等级证书等活动。四是聘请专家举行多场专题报告与学习体验活动,包括:邀请北师大范时杰教授在珠海电大主讲《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聘请清华大学肖阳教授在珠海电大进行营销管理实战技巧免费培训;邀请著名作家叶永烈作《邓小平改变中国》专题讲座;市特殊教育学校现场手语培训以及盲文体验等12项活动。五是邀请市特殊教育学校、市老年大学、金湾区幼儿园等单位参加开幕式文艺汇演,让弱势群体也投身到“活动周”活动中;六是举办免费学习培训以及学校“开放日”等活动。由于活动的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深受市民的欢迎。
中山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正在推进的 “全民修身行动”的战略部署开展活动。市教育部门举行了“市教育系统全民修身行动启动仪式暨全民修身师德讲师团首场报告会”,有学校师生和教育机关干部2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印发了《中山市教育系统全民修身行动实施方案》、《阳光少年自强行动计划》、《中小学生文明修身行动方案》;区域内各高等院校、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分别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和修身活动;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各镇委镇政府亦结合实际,开展了各自需要的学习和修身活动。全市目前已设立“修身学堂”600多间,开展宣讲活动3500多场次,内容既注重传承“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又大力弘扬以敢为人先、开放创新为特质的优秀香山文化遗产。同时,注重惠及民生,将全民修身活动与修路、种树、治水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真正让全民修身时时可见、处处可闻,形成动作齐、全民参与的生动活泼局面,使全民修身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善治、提高市民素质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佛山市充分利用市、区电大和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的资源及力量开展“活动周”活动。辖区内的区委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都积极参与筹划“活动周”活动。例如,禅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社会工作部和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区妇女联合会等党政部门都参与了组织“活动周”的工作,区内有关部门和4个镇、街道学校和2所社区教育进修学院、90多所社区学校、120多个活动点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居家卫生、书法写作、健康养生、医学常识、防震减灾、法律咨询、音乐欣赏、文化培训等,3万多市民参与了活动,促进了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推进了“学习型禅城区”建设。
揭阳市以“学习型社会创建、社区教育、市民教育大课堂”为重点。开展了贴近群众、内容充实的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专题讲座、免费开放社区活动场所、举办展览等,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如普侨区举办了“教育创强,幸福普侨‘乡乡乐起来’”文艺演出、普侨区改革发展成果图片展;大南山侨区在区德育基地“孔子广场”举行了“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发放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同时,与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人人争当先进党员的良好氛围;揭东县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庆中秋;迎国庆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展示揭东教育风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开展;惠来县以创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活动,建立一系列学习型组织,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及依托校园网,鼓励师生进行相互合作与学习,培养师生的责任感、敬业精神、自立自信自治自律能力、正直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个性品格。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活动周”期间,全市举办了30场各类知识讲座,参加人数达7万余人;举办了各种内容的展览10多次,如书画优秀作品展,剪纸艺术展等;免费开放社区活动及学习场所,有近3万人次参与学习,这种走进社区,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居民学习需求的特色,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广泛和好评,社会效益显着。
韶关市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地区,基层一级办学经费欠缺,社区教育基础较弱,办学条件较为困难。活动中,各县区努力面对困难,围绕“活动周”的主题,结合实际,力争创造条件开展活动。“活动周”期间,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 “小手牵大手我和爸妈共读一本好书”、举办读书征文和手抄报评比等活动;为普及计算机知识,在普通中学、各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都举办了计算机知识、技术讲座,并开展绘画、养生、家庭理财、家庭养花、中老年心理健康及调适等各类培训班。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粤北中等职业学校培训部门到农村、企业开展电工、农机、种养等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农民就业。总体上,韶关市首次“活动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问题和建议
2012年,我省“活动周”的开展又有新的突破、新的发展、新的特色,社会成效显着。但开展的范围还不够广。大多数市对举办“活动周”的意义和作用还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尽管省教育厅已发文要求今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都要开展“活动周”活动,但仍有一些条件较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市缺乏举办“活动周”的积极性。其次,“活动周”尚未引起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三是已举办“活动周”的7个市中,有个别市的政府尚未介入,党政部门参与“活动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项活动纯粹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四是“活动周”的资金没有保障,很难形成长效机制。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努力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才能使“活动周”深入开展,不断扩大“活动周”在我省的成效和社会影响力。
对今后“活动周”的几点建议:
一、省教育厅将开展“活动周”活动纳入每年工作计划,并向省府报告有关“活动周”的开展情况,以争取重视和支持。
二、要争取宣传、文化、人社保、工会、团委、妇联、科协等部门(或社群组织)大力支持与配合。
三、要动员和强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所有地级市都要开展“活动周”活动;其他地区的市也要创造条件开展“活动周”活动。
四、从2013年起,要强调全省各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都需要开展“活动周”活动。
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