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企业职工全员培训将开始 政府买单
7月16日上午,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企业职工全员培训政策。
据介绍,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稳就业、保民生成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为助力企业“化危机机”,进一步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聊城市人社局、聊城市财政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职工全员培训,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心向广大企业、向一线职工倾斜,将企业职工全部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补贴范畴。
培训范围:聊城市各类企业(含中央、省属驻聊企业),对本企业职工(含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开展的各类培训,均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企业职工培训补贴范围。其中,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或有明确管理要求的,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或由行业主管部门商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后执行。
培训项目:根据企业实际,将职工培训项目区分为在职职工培训、高危企业职工安全技能培训、困难企业职工转岗转业培训、以工代 训、以赛代训、项目制培训等6个大类,基本涵盖了企业和所属职工的各类培训需求。其中,在职职工培训包括了新录用职工岗前培训、在岗 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脱产培训、综合素质培训等。项目制培训是指重点产业、新兴产业企业开展的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境内外培训,针对应急突发公共事件开展的公共安全、卫生防疫等培训。
实施主体: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可依托自有培训机构、内设职工培训中心或委托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企业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培训载体。
组织实施:除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实施、核发补贴的培训项目外,一般性培训项目按照企业备案、开班申请、培训实施、考核发证、申领补贴的步骤实施:第一步是企业备案。有培训需求的企业首先应向所在县(市、区)人社部门提交申请,由人社部门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中为其分配账号,并作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机构纳入备案,才具备开展政府补贴性职工培训的资格。如果未申请备案、没有建立账号,则无法提报培训人员、班期信息等数据。第二步是开班申请。由于政府补贴性培训实行计划管理,企业在培训班期开始之前需提交开班申请,经人社部门同意后录入就业系统。为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具体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长等由企业自行决定,企业可灵活采用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实训练习、以师带徒、跟岗见习等形式开展培训,也可采取线上学习、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方式组织培训。第三步是培训实施。开班申请通过后,企业应严格按照提报的培训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加强教学培训过程管理,并妥善保存反映培训组织 实施过程的相关资料。第四步是考核发证。根据培训专业(工种)的考核评价类别,分别由相应的考核评价机构进行考核,也就是说,考核评价方式按现有渠道不变,同时鼓励企业按规定开展自主评价。合格证类培训项目,按照“谁培训、谁考核,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或与受委托的培训机构联合)组织考核评价、颁发培训合格证书。第五步是申领补贴。证书发放后1个月内,企业向班期备案地人社部门提交职工培训补贴申请。人社部门审核、公示后,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并拨付到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符合享受技能鉴定补贴条件的人员可同时申请鉴定补贴。
补贴标准:企业职工每人每年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次数不超过3次,且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得重复享受(培训补贴与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不得重复享受),并分类明确了各类工种(专业)的补贴标准,其中岗位适应性培训不低于24个课时的、按照500元/人标准给予补贴,以工代训补贴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标准给予企业以工代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监督管理:企业对培训过程及真实性负责,企业和职工采取“双承诺制”、确保培训质量。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培训课程设置须包括道德规范、法律意识、安全卫生等内容,鼓励企业采取线上方式开展培训,依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对参训人员实行全过程信 息化、实名制管理。
工作要求:明确企业和人社部门的责任,强调企业对培训过程和资金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特别提出鼓励工作人员主动担当作为,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区分不同情况对待,对符合容错免责情形的及时消除负面影响,保护工作落实层面干事担当的积极性。
据介绍,开展政府补贴性企业职工全员培训,对于提升企业职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