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精准培训为林区职工带来事业“第二春”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促职工转岗再就业

作者:李长军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7日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如何保障林区职工有业可就、收入不减、生活水平不降?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超前谋划、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通过组织开展技能精准培训、引导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破解了林区人民的就业、增收难题。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制订出台了全区工会职工技能培训规划,多渠道开发富余人员就业岗位。2015年,地区总工会自筹资金70多万元,重点围绕职工创业致富工程和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开展了蓝莓种植、食用菌养殖、特色养殖、旅游纪念品制作等技术培训,全区共有6866人接受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有2192名职工通过技能提升实现了再就业。

  发展林下经济是大兴安岭的区位优势,也是林区职工再就业的主要出路之一。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创新思路,开展职工创业致富工程,紧紧围绕林下经济项目开展培训。地区总工会按照“发展前景、就业空间、质量效益”遴选指标,围绕发展林下经济,在食用菌、蓝莓、北药、苗木和森林养殖五大富民产业上做文章,精选出26个培训项目,每年举办40多期职工技能培训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共建立地级实训基地9个、县级11个。 2015年,全区34129名从事创业致富的职工,人均非工资性收入超过1万元,同比增长19.2%。

  近年来,地区总工会又将培训课程与林区产业需求和创业者自身条件与需求相结合,把蓝莓、黑木耳等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知识培训放在优先位置。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有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技术指导、产业研讨等。职工技能培训以工会再就业基地为龙头,同时开辟县、区、局教学点,构建辐射全区职工的培训网络,把分散在各县、区、局的转岗职工、困难职工都吸引到课堂中来。

  为进一步拓展职工的就业渠道,地区总工会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的联系,及时将经过培训的困难职工推荐到人力市场,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同时,充分发挥帮扶中心职介平台的优势,建立求职人员电子档案,及时做好职工求职评估工作,帮助求职人员进行就业指导,并通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举办招聘会等形式,将建档学员向社会推介。

  今年3月,地区总工会对职工培训促就业工作又作了新的部署,以增强职工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组织职工参加人社部门定点培训单位的培训,开展“精准培训”;同时,协调有关部门把培训纳入政府培训序列,落实培训资金补贴,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职工创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成效,切实抓好重点培训、分层培训和定向培训。

  今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决定,重点围绕林区经济转型工作,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活动,计划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69期,培训职工6500人,使3000人达到初、中级技术标准,并帮助他们通过资格认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