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多举措促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长岭县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通过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一、加强宣传引导,大力营造职教发展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县政府不断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充实县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县发改、财政、教育、人社、农业等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各乡镇、各涉教部门职教工作责任制有效落实。二是加大职教宣传力度。一方面,抓好职教招生宣传。每年都确定一个宣传主题,在4月份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职教宣传月活动。在中考填报志愿前,对全县初中学生进行职教宣传普及,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上职校不仅能就业,还能升学,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合理选择职教院校学习,促进学生向中职学校合理分流。另一方面,通过主流媒体开展好宣传,解读职业教育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宣传我县职教发展的成绩和职教办学特色,提升县职教中心的知名度和群众认可度。三是加强专业设置规划。根据县职教中心目前发展情况,争取明年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操作与电子电器、焊接技术等技工专业,并把这些专业列入下一年招生计划,努力办成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争取早日建成省级重点专业。此外,根据学校师资和设施情况,将适时开设养老服务、旅游、服装加工等新专业。开展非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努力实现职教中心升学、就业、培训协调发展。
二、强化师资建设,提升职教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配齐配强职校领导班子。从全县教育系统内选拔出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勇于开拓创新、素质优良、群众公认、吃苦耐劳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县职教中心任职,切实把领导班子配齐配强。同时,不断提高职校领导班子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全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二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培、省培,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全校本培训制度,对现有的教师抓好校本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加强交流与学习,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技能层次。三是大力引进人才。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工程师、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库建设,以满足职校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做兼职教师的需要。认真制定聘任计划,向企业、社会聘请专家、高级技师、工程师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2016年,县职教中心计划增聘兼职教师8-10人,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0%。完善专业教师聘用政策,用好现有编制资源,加大编制扶持力度,建立专业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一定数量本科起点的专业教师,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不断壮大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三、健全投入机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一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6年该县职业教育预算安排支出为2003万元,比2015年增加561万元,增长38%。为保障学校正常办公需要,2016年预算安排取暖费20万元、公用经费及业务费11.3万元。认真落实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职教中心在校学生实现完全免费,涉农学生享受补助金。2016年,预算安排免学费资金290万元,预算安排助学资金124万元。二是争取项目和资金。抢抓国家重视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职业教育方面的专项资金。目前,已向省财政厅争取2016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专项资金89万元、 2016年第二批市县职业教育补助资金92万元,两笔资金现已到位。三是建立完善多元经费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培训领域,探索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由政府、学习者、企事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的机制,切实保障职业教育预算内经费、财政性经费和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四是发挥职校现有资源优势。加强县教育、安监、人社、农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展社会培训,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贡献力。
四、不断深化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科学有序发展
积极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推进全县职业教育科学有序发展。县政府将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整合优化职教资源的有关要求,在深入调研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基础上,拟定全县现有职业学校、技术培训、阳光工程等资源布局调整方案,探索实施整合,最大程度地发挥优势资源,实现师资、实训基地等职教资源的共享;在专业设置上,计划以“突出优势,错位发展,强化品牌”为原则,重点培养在全市乃至全省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业技术品牌。要统筹规划好实训基地建设,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加强对社会办学的指导和监管,对现有的培训机构,进行合理整合,突出质量,减少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