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观与中国史学研讨会举行
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现实研究
中央党校文史部近日举办“马克思主义史观与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并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史观在我国传播、运用的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史观对我国史学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尽管曾经发生过曲解和片面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史观的现象,留下了深刻教训,但是马克思主义史观的指导地位没有动摇,在史学理论多元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史观依然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指导理论。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史观有其独特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史观是唯物史观,它注重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承认意识对存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史观是历史研究的指南,不是现成的公式,必须全面把握,切忌生搬硬套,僵化理解。
与会专家学者关注运用马克思主义史观研究现实问题。现实关切与史学研究如影随形,是学术拓展的动力。我们今天面对的一些价值观方面的东西,包括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也包括西方来的学说理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史观对其进行严肃认真的分析研究,予以扬弃。
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冯鹏志、副主任李文堂在致辞和总结中回顾了中央党校的历史教学,指出中央党校的历史学科自建校以来便大家云集,有着深厚的学术根基。他们表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种开放的历史观,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指导现实研究,理论与现实必须协调,必须承续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运用其价值观来审视现实,一方面满足领导干部历史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要有自身学术研究的深度。(史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