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耗时三年建成三大环保教育基地
原标题为:本市耗时3年建成3大环保教育基地
2013年7月11日,市政府印发《大连市2013至2015年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快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市市级以上环境教育基地至少创建3个,每个区市县、先导区至少创建1个环境教育基地。当年财政投资162万元进行三大环保教育基地建设,今年全部完成。目前已正式对全市中小学生及社区居民开放。今年,大连还计划在森林动物园建设环境教育基地。
近日,记者对已经建成开放的三大环保教育基地进行了探访。
第1站
环保体验馆
地址: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
骑自行车发电,比比谁点亮的灯泡多
6月1日,甘井子区的小学生们来到了位于沙河口区西南路726号大连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中的市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环保体验馆,成为该馆首批前来学习体验的学生。据了解,该环保体验馆5月31日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积达1000平方米。
展区1
一楼大厅内设五个展馆
环保电馆
进入第一个展馆,右手一张桌子上摆放着3个电路板:第一个是串联电路、第二个是并联电路、第三个是串并联电路,电路板由导线、电源、开关、灯泡等组成,看起来一目了然。
环保教育老师张琳介绍,多功能环保体验馆位于科技中心一楼大厅,内设五个展馆,分别是:环保用电馆、环保用水馆、空气污染馆、废物利用馆以及环保承诺馆。多功能环保体验馆主要采用迷宫的布局,从小朋友的视觉和心理,以科普、展示、互动的形式,展现环保的理念与行为。
咱们目前所在的就是第一个展馆环保电馆。在环保电馆左手边是3辆自行车,自行车前面墙壁自上而下有一排电灯泡。张琳老师说,你可以骑上去体验一把。记者骑上车子,随着脚力的增大,墙壁上的灯泡逐个开始点亮。 3名体验者可以在这里比赛骑车,看谁点亮的灯泡多。
环保水馆
通过电子门进入环保水馆,走廊墙壁上一个展板上的文字很吸引人。“我是谁?我是透明的,你看不见我。我是流动的,你抓不住我。我是重要的,你离不开我……”跳跃的文字,一下把水的特性告诉了体验者。
在水馆中央,是一座水循环仪器,水池是用玻璃制作的,通过泵体将水抽到塔顶的水池内,然后再进入底座的水池内,循环往复。在水馆现场设置的体验设备还有:水浮力测试、水净化解析体验设备、三峡水力发电模型、团队协作水流接龙游戏设备等。
空气污染馆
在空气污染馆设置的体验设备主要有:雾霾形成原理模型会现场演示雾霾的形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雾霾的形成原理及危害,加强环保意识;PM2.5现场测试,用测试仪现场测试目前的环境质量;摩托车尾气排放试验,学生发动摩托车,用设备搜集所排放的尾气,并用仪器来测量污染状况。
废物利用馆
废物利用馆则主要用于环保实践,同学们可以在此馆内与家长扫活动二维码,下载相关APP,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可以利用回收废物亲手制作生活用品;利用回收一次性筷子、旧灯泡制作环保成果树……还可以现场进行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等等。
环保承诺馆
承诺馆内设有电子计数器,参观完所有馆区的小朋友在此馆通过按动计数器,表达对环保的承诺,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增强参观的使命感。张琳介绍,其中的环保用电馆、环保用水馆和空气污染馆,这三个馆除了以展板的形式介绍如何节约用电、如何节约用水、如何防止大气污染等科普知识外,同时设置了众多的模型、道具、器械类科普设备可供学生尝试体验。
这五个场馆的连接是通过两个通道完成的。通道以迷宫挑战闯关的形式体现,每个小馆由电子密码锁控制,参观者在小馆内通过科普介绍找到密码锁答案,输入密码,方可进入下一关。
展区2
二楼海洋馆可以拼装模型船
海洋环保体验馆位于科技中心二楼东侧,设有海洋主题文化长廊,前来参观体验的孩子们走在这里仿佛置身于海洋世界。长廊两侧墙壁布置为海洋的蓝色主题,配有相关海洋知识宣传板块,更加全面地向体验者展示海洋奇妙世界。
在二楼的环保宣传放映室内,播放海洋主题宣传片,宣传与海洋有关的知识,以及如何有效地保护海洋利用海洋能源。在二楼活动放映室内摆放着一个矩形世界洋流演示仪,通过按钮操作,进行暖流、寒流的演示。
另外,位于东侧的两个百舸争流活动室,主要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展船模活动,在这里学生既可以了解船舶发展史、船舶构造及原理、船模运动发展情况、基本工具的使用等相关知识,也可以利用工具和图纸独立拼装模型船,并下水调试模型;还可以独立设计船体,安装动力系统,然后在水池中尽展百舸争流的场面……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探索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展区3
三楼实践馆有六大主题放映室
来到三楼东侧,这里就是环保实践区。同样设有环保文化长廊,文化长廊的墙壁布置是由旧瓶盖、废电池制成,整体的装饰风格也都体现环保节能的理念,让所有到场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节能环保”的精神无处不在。
同时设有“六大主题放映室”,场馆开放期间,每个教室播放一个主题宣传片。包括:太阳能利用、生命科学、空气污染、废物利用、垃圾回收和污水处理六大主题,系统全面地为到场的青少年介绍相关环保知识。
在三楼走廊尽头设置的“无土栽培”体验区,旨在让到场的学生亲自体验无土栽培的魅力所在,在过程中感受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张琳说,市环境教育基地环保体验馆主要以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让观众在视听享受的同时,全面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践行环保活动的迫切性。
交通
有8条公交线路经过这里
市环境教育基地环保体验馆开放后,能一次性接待500多人,科技中心将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基地”服务的功能,使之真正成为本市中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大课堂大学堂。
科技中心地址:沙河口区西南路726号;科技中心网址:www.sqkjzx.com;咨询电话:0411—84500958;交通线路:乘31、33、37、39、505、523、701、717路至“通信电缆厂”下车,南行100米左右。
第2站
社区环保教育基地
地点:泡崖小区玉峰社区
新修订的《环保法》宣传片进社区讲堂
走进全市数一数二大的泡崖小区,玉峰社区就坐落其中。在这个拥有3762户家庭的社区中,居民已经初步做到了垃圾分类。
设立可回收垃圾箱
在临街的玉峰社区院内,垃圾分类的宣传板规整地摆放着。社区书记王文凯介绍,玉峰社区是个大社区,人口众多,为了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社区在60个垃圾点,特意设置了可回收垃圾箱。社区组织人员集中收集,再将废旧电池、灯泡等危险废物集中送至专业处理厂进行处理。
每月宣传一次《环保法》
在社区会议室,讲堂黑板上悬挂着可升降的大屏幕,正在播放新修订的《环保法》宣传片。王文凯介绍,每月召开的党员大会上,社区都会播放《环保法》宣传片,以普及环保知识。楼长和党员学到了这些知识,再向广大居民宣传。
玉峰社区面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提升居民环境意识的做法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很多居民都会将废旧电池送至可回收垃圾箱内。“因为这些危险废物,能污染我们的土壤。 ”现场一位居民这样说。
第3站
泰达环保教育基地
地点:中心城区垃圾焚烧厂
“三大板块”破解垃圾无害化处理
大连泰达环保教育基地是由市环保局拨款75万元,大连泰达环保配套投资80万元,历时近半年时间打造的一个立足大连、辐射东北三省、影响全国的亲民化的环保主题教育基地。本基地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回收等环节入手,深入了解垃圾与城市的关系,体会垃圾焚烧处理的前因后果,让参观者在寓教于乐中带走好的环保理念。本基地共分三大主题板块,分别是“城市病情探秘”、“生活习惯改变”和“垃圾焚烧科普”,通过图片、声音、影像、模型和模拟场景再现等多种手段,为每一位参观者带来最生动、最难忘的环保体验。
板块1
城市病情——垃圾围城探秘
在本市中心城区垃圾焚烧厂一楼大厅,宽敞大厅的背景墙上,在反复播放“垃圾焚烧”宣传片。触目惊心的垃圾围城景象,肯定会给你震撼。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可是在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地球却因为人类的种种肆意行为而病入膏肓,雾霾严重、饮水隐患、树木滥伐、土壤污染无一不是困扰城市发展的棘手问题。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各类垃圾的任意排放。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天会产生大量垃圾。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垃圾围城触目惊心,大连现状也是刻不容缓。在“饮食”方面,大连每天的餐厨垃圾约450吨,一年约16.5万吨,相当于100万人一年的口粮。在“住”的方面,每天装修产生的垃圾约300吨。全大连市每天产生3400吨垃圾 (其中生活垃圾为2600吨),如果单纯填埋将摧毁象征大连的美丽风景。
这些数据已经向我们发出最后通牒,那么什么才是城市病痛的治病良方?在这里提出国际倡导的“3R”原则。 3R原则就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这些就是环保教育基地的第一个主题板块“城市病情探秘”。
板块2
生活习惯——向绿色方式改变
从电梯上二楼,二楼的主题板块是“生活习惯改变”。环保讲解员将视角从宏观的城市聚焦到微观的家庭,还原了不同的居家场景,从生活中的细节倡导节能减排。首先看到的是卫生间场景,在这里对生活中的洗衣服、洗漱和如厕所涉用到的资源数据进行了统计。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水资源总量有1/3为地下水,而这仅有的少量地下水资源的64%遭受了严重污染,因此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在生活中,产生垃圾最大的地方就是厨房,我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中85%来自厨房,而这些厨余垃圾绝大多数是可以综合利用的。果皮果核菜叶菜梗可以用来饲养蚯蚓,这也是日本非常提倡的一种自然循环降解垃圾的方式,通过蚯蚓自身的新陈代谢将果皮果核菜叶菜梗转化成营养液和营养土,可用于种植植被和养花。剩下少量的剩菜剩饭则可以进入到这种先进的厨余垃圾破碎装置中进行粉碎,之后进入到城市污水系统进行综合处理,最终实现厨余垃圾“0”排放。
通过这些场景还原,可以清晰地明白我们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会制造出哪些垃圾,如果按照一个人自身的重量进行衡量,那么每人每年产生的垃圾是其自身重量的13倍。大连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是3400吨,如果将垃圾压缩成1立方米的正方体进行竖直排放,可达7500米,一天半就是一个珠穆朗玛峰。
板块3
垃圾焚烧——实现无害化处理
上至三楼垃圾焚烧厂的总控室,便是第三大主题板块“垃圾焚烧科普”。你会清晰见到显示屏上垃圾焚烧的状况。垃圾焚烧各环节在这里你会得到了解。
大连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BOT的运行模式,整个电厂占地73431.9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量15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量54.75万吨,全封闭的处理,花园式的厂区,颠覆了人们对垃圾处理行业脏、乱、臭的传统印象。投产后年发电量约为1.6亿度,上网电量为1.47亿度。
垃圾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与布置在炉内的水冷壁(水管)进行换热,将水变成水蒸气去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利用后的烟气从焚烧炉内排出进入烟气净化系统。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李社生
图片由市环保局宣教中心提供
孩子们在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中的市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环保体验馆参加活动。市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环保体验馆中有国防科技园。大连泰达环保教育基地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中的市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环保体验馆。居民观看环保宣传片。志愿者发放环保宣传材料。小学生在大连泰达环保教育基地参加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