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市总“三个突破”创新培训模式
近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第二期培训班(四川贝特风机有限公司焊工取证培训)开班仪式在仁和工业园区举行。攀枝花市总工会、攀枝花市技师学院、仁和区总工会和四川贝特风机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及全部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该市总工会依托三线精神劳模(工匠)研修学院,根据企业和职工提升技能的需求,采取“送教进企”的方式,推动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为16家企业培训200余名职工,解决了企业和职工的困难。
突破“点到面”生源组织模式。为进一步做好工会服务职工的职责,帮助更多职工技能提升,助力更多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研修学院向各县(区)总工会、钒钛新区工会、花城新区工会下发了《关于开展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通知》,主动征集培训需求。由第一期企业主动找工会,创新生源组织模式为工会主动找企业,“上门讲需求”变为了“送需求上门”,得到了各级工会、企业、员工的一致好评,单次培训职工数由8人突破到199人,培训工种由2个突破为15个。
突破“静到动”技能培训制度。围绕企业生产 “不停转不停产”需要、职工工作“不停工不停薪”需要、工会组织力量有限等三个突出共性难题,市总工会积极与承接本次培训的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攀枝花市技师学院沟通协商,改变了原则上在职业院校内“定点培训”的管理制度规定,创新为“送教上门,现场教学”的培训办法,由培训老师自带教材、设备到企业对学员进行实地培训。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职工正常工作的同时,延长了职工有效学习时间,化解了企业培训的共性难题,提高了企业对工会组织的培训力量认可度。
突破“硬到软”培训工种惯例。在第二期培训班征集培训需求期间,发现培训需求明显由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扩展的趋势。除常见焊工、电工、钳工等“硬”工种外, 企业对办公软件、服务能力等“软”工种方面的需求明显增加,在有需求的16家企业15个工种中,非第二产业工种需求占比达40%左右。研修学院及时调整工作努力大方向,积极围绕企业、职工的迫切需求开展培训力量针对性征集、综合评选,最终确定由攀枝花市技师学院抽调师资进行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助力单一型技能人才向复合型技能人才转变,努力帮助企业培养“文武兼备”型人才。
攀枝花市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持续优化“三个突破”创新培训模式,秉持“我为群众办实事、事办实”的工作服务标准,以企业和职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难题为方向,努力创建三线精神劳模(工匠)研修学院的培训平台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职工 “主动想”“愿意想”参与培训,推进各级工会主动协力为产业工人队伍职业技能提升“出力出汗出作为”。为做强“内圈”建设,培育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团结力量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