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传承“孝文化”,提升道德素养

作者:陈翠玲   来源: 中国社区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0日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作为千年古镇,具有淳朴憨厚的民俗民风。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千百年来已成为“孝文化”口口相传的道德标杆。2013年,为深入挖掘“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大力传承、创新和发展孝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参照《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以“敬老、爱老、助老、养老”为主题,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成立“心系老人•孝感泗泾”活动领导小组,由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社区学校、团委、妇联、文体所等八个职能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开展“心系老人•孝感泗泾”主题系列活动。

  一、布置一道文化墙

  5月初,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开始推进此项工作,选址人流量密集的泗泾小学旁侧、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西侧,布置“孝”公益广告牌“中华美德孝为先,为人尽孝记心间”以及《新二十四孝》图文解说版墙画,前来观看学习的市民络绎不绝。

  二、布置一座主题公园

  6月初,上海市政办主抓公园宣传教育,选取泗泾公园内部宣传栏,布置打造一座“孝文化”主题公园,供市民自觉学习,此举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好评。

  三、组织一次征文活动

  6月中旬,泗泾镇妇联牵头,在全镇范围内征集发生在本镇的孝感故事。此次征集活动共收到25篇征文,其中不乏生动感人的“孝故事”,从中选辑16个“孝故事”结集复印出版。这里有小辈们把老人当“国宝”一样小心伺候,四世同堂的“福老太”宋春梅;有代夫尽孝几十年,集孝媳、贤妻、慈母于一身的陈桂英;有自己肢残仍无微不至照料95岁高堂老母的曹国伟;有自己尽管一级伤残,还硬是把92岁高龄老母从养老院接回家悉心照顾的刘金凤;有媳妇胜过亲女儿的金彩凤;还有“女婿胜半子”的陆绍才——长期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岳母,不离不弃;有陪母亲走完生命的最后四天的吴允松;也有推着轮椅上的父亲外出旅游的党员孝子姜跃忠;更有孝敬老人延伸到关爱其他老人的周斌等。

  四、教唱一首歌

  泗泾镇社区服务中心与教委联合组织青少年暑期活动,参加孝心伴我行的教唱活动。全镇24个居委均组织居民进行学唱“心系老人•孝感泗泾”主题之歌——《孝心不能等待》。我镇老年合唱队马金城老师,不怕酷暑,前往各居委进行教唱。本次教唱活动共有1250人参与,其中青少年占人数的76.3%。

  五、举办一场演讲赛

  8月下旬,泗泾镇团委举行了“心系老人•孝感泗泾”的主题演讲。要求内容真实感人,并将此作为评选孝星的有力依据,本镇24个居委各推选一名选手参加比赛。

  六、建立一张关爱卡

  泗泾镇社事、社区办联合老龄委组织设计关爱卡的版式,为本镇老年人建一张关爱卡,为老年人免费理发提供方便,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七、编写一本《新二十四孝》

  泗泾镇社区学校在3月初拟定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请专业设计师指导后,选定《新二十四孝》的图文解说版。社区学校学员李雪彪同志将此图文以剪纸形式呈现,附有倡议书和主题之歌——《孝心不能等待》的《新二十四孝剪纸公益读本》,共印刷4万册,并免费赠送发放至本镇社区居民和兄弟单位及学校等。

  八、举办一场故事赛

  8月底,泗泾镇教委联合团委举行了孝文化系列活动之“青少年讲故事比赛”。有八个居委会推荐8名青少年参赛。故事大赛以讲故事为主要形式,适当使用其他辅助手段进行表达,故事内容立足“孝德”,结合《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和实际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孝德、感恩、和谐方面的感人事迹为素材,进行适当改编,并抒发崇孝、讲孝、扬孝的情感。

  演讲过程中,有的小选手化妆成古代孝子模样进行演讲,有的选手声情并茂,总体效果较好,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由镇精神文明办、镇教委、镇妇联、镇文体所、镇团委、成人学校、泗泾小学等部门组成评审组。评委们经过认真打分评选,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为优秀奖。

  九、评选一批孝星

  首届“泗泾镇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开始后,广大居民不甘人后,纷纷争当孝星、争做孝星,迅速掀起了一股“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文化之风。镇党委、政府坚持事迹感人、好中选优的原则,经过宣传发动、群众推荐、支部审批、机关遴选等步骤,最终在近百名孝星中评选出“十大孝星”。“十大孝星”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他们当中,有的将“孝”字贯穿于生活点滴之中,有的为老人端屎端尿,也有久病床前的温顺“孝子”……他们的行为是对新时期中华“孝”文化最生动的弘扬,也是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最感人的诠释,更是泗泾镇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直接的体现。

  十、排演一台戏

  “心系老人•孝感泗泾”文艺宣传巡演于9月10日至24日在张施会所、润江会所、赵非泾会所等地共演出6场。为强化和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营造“孝”氛围,镇文体所排演了一场以说唱、小戏、小品为主的文艺节目,如《两面锦旗》《二十四孝说唱》等,都是为本次巡演特地创作并排演的新节目,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喜爱,演出其间掌声不断。

  十一、开设一堂孝德课

  泗泾镇社区学校陈海云校长经过长期的资料收集,依托本镇伦理道德案例,推出孝德讲堂课程,在全镇24个居委学习点进行巡讲。陈校长从解读象形字“孝”引入主讲内容,举例说明古代孝子的典范,讲解现代孝子的行动标准,诠释为何要尽孝,以及如何尽孝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后,引用弟子规的语录“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倡导全社会人们要尽孝。讲课过程中,辖区居民积极参与问答互动,填写孝德问卷,为自己的孝心打分。

  十二、出版一本作品集

  年初,泗泾镇社区(老年)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针对本次终身教育活动,有计划地安排设计、创作与“孝”文化相关题材的剪纸、漫画、书画、十字绣、摄影、面塑、布艺、纸艺等类型的新作品,并将作品汇集成册,供广大社区居民学习与鉴赏。

  广大居民通过征文、讲故事、演讲、传唱孝心主题之歌——《孝心不能等待》等,采用多种方式记录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点滴照顾,通过孝文化墙、孝文化主题公园、孝德讲堂等宣传教育形式扩大教育范围,围绕孝感主题创作了剪纸、书画、面塑、纸艺、布艺等形式的“孝”主题作品,征集到孝感真实故事25篇,在全镇评选出“首届泗泾镇十大孝星”。此次“心系老人•孝感泗泾”终身教育活动历时9个月,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为本镇精神文明建设推波助澜。

  “孝”对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意义。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长久的教育活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今年的“心系老人•孝感泗泾”大型终身教育活动只是个开始,泗泾镇将继续深化以“孝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对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的认识,用实际行动带动起身边更多的人关爱老人,使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成为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自觉行动。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社区学校将以办社区居民满意的教育为服务宗旨,继续深入开发各类贴近市民百姓的教育课程。(作者为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社区学校 陈翠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