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船营区打造“市民大学”
扩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参与度和覆盖面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积极探索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创办了“市民大学”,并以此为依托,构建了机关、街道(乡镇)、社区(村屯)三级学习网络,使学习覆盖更广、学习氛围更浓、学习效果更实,有力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
1.坚持理念先行,在创新学习教育思路上求突破。船营区立足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构建学习型社会,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全员全民学习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一是扩大教育对象层面。“市民大学”坚持平民化办学路线,广开教学大门,不分行业分工、不分年龄性别、不分背景资历,只要有求知欲望,都可以随来随听,免费提供教育资源。二是采取分校办学模式。针对教育对象层面多、分布广很难集中教学的实际情况,“市民大学”为党员干部和群众设置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在所有城市社区和部分村屯共设置57个“市民大学”分校,各分校本着实用、特色、便民的原则,科学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自主选学教育内容。“市民大学”采取自主选学模式,组织教师义务为党员干部和市民、村民授课,针对其所需、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设置授课内容。2009年至今,“市民大学”授课800余课时,有6万人次参加学习培训。
2.坚持分类授课,在丰富学习教育内容上求实效。“市民大学”开设了思想理论、文化娱乐、法律知识、健康知识、日常外语、种养技术等30多门课程,供市民选择学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授课。一是理论教育突出思想性。组织专家学者针对群众关心的理论和时政热点,用百姓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解读,解疑释惑、疏导思想、稳定情绪,有效营造了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二是主题教育突出参与性。建党90周年之际,“市民大学”围绕“知党史、明党志、颂党恩”主题,以诵读经典、图片展览、主题宣讲、演唱红歌等形式开展党史教育活动,帮助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深化对党的认识、感怀党的恩情。同时,各分校通过开展主题鲜明的社区文化艺术节、体育健身节、邻里互助节等活动,使广大市民进一步健康身心、陶冶情操、增进情感。三是常识教育突出实用性。针对生产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开展普及教育活动。如社区“家长大学”邀请专家为社区学生家长讲授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维权分校针对市民在购物过程中的权益问题进行现场讲授和咨询,受理市民投诉;健康大学分校组织医务人员和营养专家,围绕“除陋习、讲卫生”活动,深入到各社区、村屯宣讲卫生常识和饮食保健知识。这种“菜单式”的分类分项授课方式,有效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坚持不拘一格,在活化学习教育形式上求深入。“市民大学”根据市民的文化层次、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结合各分校的实际,着眼于满足多层面、多样性需求,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载体,调动党员和市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开展互动式教育增强吸引力。组织理论工作者和党员领导干部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围绕全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同市民一起学习交流,面对面宣讲、点对点释疑,解放思想、解除困惑、解决问题。二是开展案例式教育增强感召力。选取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以“小切口”解读大主题,紧紧围绕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深入剖析,找出症结,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切实增强说服教育效果。三是采取体验式教育增强影响力。针对市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买卖交易、邻里关系、养生保健等问题,设置情境,让听众真正走进商场、走进社区,带着问题亲身体验,带着问题自己化解。教育形式的创新,不但增强了教育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激发了市民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
4.坚持长效发展,在构建学习教育机制上求完善。船营区按照政府主导、自主管理、群众参与的原则,从健全制度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入手,积极探索完善“市民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区领导经常深入“市民大学”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市民大学”的硬件教学设备和教育场所问题,组织在全市挑选近300人的师资队伍。二是建立组织运行机制。在各“市民大学”分校组建领导机构,由政治素质强、政策水平高、熟悉教育工作的社区、村屯党务负责人担任各分校校长,负责谋划安排分校教学工作,安排各项教育活动,并组织做好课堂学习记录,存档备查。三是完善教育教学制度。每年年初“市民大学”都制定年度、季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建立相关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市民大学”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育效果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