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周一大讲堂”成干部精神大餐和公认福利
7月13日晚,盐城“周一大讲堂”授课现场。
编者按:国家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府多年,对机关干部而言旨在提高素质、改善作风、保持先进性。转型期的中国,发展中的苏北尤其需要重视学习,大兴学习之风。江苏盐城在这方面做出了扎实有效的实践,从地方主要领导到党政机关干部再到普通市民群众,构建了一套广覆盖、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习体系,在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氛围,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打出了学习的旗帜。
人民网盐城8月12日电(马焘焘)8月10日晚7点半,又到了江苏盐城市机关大型文化活动“周一大讲堂”的时间。8·15抗战胜利纪念日将至,这次的课安排的是盐城市党史办副调研员刘小青主讲新四军盐城重建军部的历史。很少“缺课”的市粮食局局长崔成富,这次因为出差只能抱憾了。
“周一大讲堂”是2014年11月3日由盐城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委党校联合开办的,迄今已办了34讲,除春节外几乎就没间断过。崔成富告诉记者,他总共只缺席过3次,“上周一讲的是机关治安风险防控,教人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听了很实用。”
课堂设在盐城市政府大楼三楼大礼堂,能坐下七八百人。“基本上每次都能坐满,有时候还要加座儿。”一位不愿具名的机关干部告诉记者,“周一大讲堂”是针对市直机关干部开设的,既没有硬性的考核标准,也从来不点名,大家的积极性反而高了,久而久之听课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觉,成了机关干部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到周一就会自然想到晚上有课,“一般有什么事也会提前调整,尽量错开周一的晚上”。
最近,盐城市粮食局内部在讨论“互联网+”、“大数据”对于粮食工作的指导意义,局里甚至专门派人出去考察学习1个月。7月13日的大讲堂邀请的授课嘉宾正是这方面的专家——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盐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李涛。“‘互联网+’的‘+’不是个数学符号,而是一个化学符号,用来表示互联网强大的基础设施与传统行业产生的化学反应,而大数据正是‘互联网+’的发动机。”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崔成富茅塞顿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讲堂之所以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嘉宾的层次高,譬如有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中央党校教授高长见,讲述南极与中国崛起的国家海洋局极地专家王自磐,有讲授机关干部领导力的交广企业集团董事长、中华领导艺术研究院院长谭小芳,也有讲解政务礼仪的国际时尚礼仪教育专家周思敏等。同时,授课内容兼具丰富性、贴近性、指导性和启发性,涉及话题既有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也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解析,既有治安风险防控、工作压力释放,也有国乐、国学、保健知识等。
盐城市级机关工委书记朱传洲表示,举办“周一大讲堂”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全市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全员学习,有效开展创新学习,把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引向深入。他说,截至目前,“周一大讲堂”专家库已达200多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已举办讲座34期,累计2万多人次机关干部参加学习,“这一文化活动在机关干部当中已经品牌化,也成了大家公认的福利、精神大餐”。
“有一位知名文化学者,他给企业讲课一般出场费在10-15万元,但来我们的‘周一大讲堂’他明确表示分文不取。”朱传洲称,这从侧面反映出他对盐城做法的高度认同和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