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余镇:大手拉小手,风筝文化传万代
“小朋友好!” “爷爷好!”6月8日, 一群可爱的幼儿园小朋友,用稚嫩的童声欢迎沙上风筝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袁凤翔爷爷来到他们的中间,为他们上风筝文化课。
袁凤翔爷爷用亲切的话语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沙上哨口风筝的来历,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对风筝飞上天充满了好奇心。当袁爷爷展示风筝样品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感慨风筝制作的那么精致。袁爷爷非常喜欢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和小朋友不停互动,还留下手机号码,让孩子们扎制风筝中遇到问题和袁爷爷进行交流。
据了解,这样的传承活动在今年已经开展多次,6月份还在兆丰学校为五(2)班学生传授扎制技艺。课堂上,袁凤翔老师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制作风筝用的竹篾丝,线,胶水,剪刀等材料。首先示范六角鹞子的制作过程,然后分组手把手指导风筝的制作方法、技巧。同学们一个个专心致志,认真学习,“老师,看看我这样做可以吗?”“老师,我的线不够了。”不一会儿,就陆续完成了六角鹞子的基础骨架制作。
“风筝制作不能仅仅是大人的手艺,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通过风筝项目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沙上风筝的文化底蕴,将这项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我们希望乐余的孩子个个知道风筝文化,人人会做简单的板式类风筝,让乐余的风筝文化一代代传下去。”乐余镇社区教育中心主任徐健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