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城市精神 邕城长奏和谐曲

――南宁市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系列活动纪实

来源: 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2日

  开栏的话 “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是根据自治区党委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精神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为强力推进全区和谐建设活动的开展,着力营造浓厚的和谐建设氛围,本报即日起推出《和谐建设在基层》栏目,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以推动全区群众在参与中创造,在参与中发展,在参与中涌现出更多的典型和感人事迹,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人人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促进和谐的良好风尚和局面。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志愿者热忱待人,尽心服务,用微笑制作南宁最美的名片;大板二社区里,当居民出远门或家里有老人无人照顾时,只需填写“邻里守望卡”,住户们就会自发组成“邻里守望队”定时看门、照顾老人……从各单位、乡镇到村屯、街道、社区,在各家庭、学校、企业以及邻里间,和谐已如丝丝细雨,滋润着首府南宁,令绿城更加光彩照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体人民为之追求的社会理想。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和谐南宁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2007年开始,南宁市就以“科学发展,共促和谐”为主题,在全市广泛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系列活动。在提炼市民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念,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南宁实现方式上,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提炼城市精神 开拓和谐建设思路

  望州南社区是南宁市一个典型的混合型社区,居民大多数来自旧城改造的被拆迁户。该社区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衣食住行能帮就帮,求学就业能帮就帮,大事小事能帮就帮,能帮一点就帮一点”的“能帮就帮”活动,扶贫帮困,排忧解难,凝聚人心,营造出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和睦相处的社区氛围,成为全市“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的典型代表。

  南宁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了《关于向望州南社区学习,广泛深入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的决定》,把“能帮就帮”精神上升到城市精神品质的高度。作为城市精神,一座城市的灵魂,“能帮就帮”反映了南宁各民族和睦相处积累下来的优良传统,体现着南宁人民质朴、友善、包容的气度和品质。

  2007年10月,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马飚在首府南宁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庆典大会上讲话时就指出:“能帮就帮”的望州南精神已成为和谐南宁的城市品质。2008年6月,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车荣福在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优秀党员的讲话时也指出:“能帮就帮”的望州南社区精神,体现了南宁市的城市品质,建设和谐南宁就是需要这种精神。

  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和谐基层建设的全过程,南宁市不断拓展延伸“能帮就帮”精神内涵,提出了“互助精神”“榜样精神”“关爱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自强精神”。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自治区文明委《关于在全区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的实施意见》,今年7月起,南宁市继续开展建设“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的“九大和谐建设”活动,将基层和谐建设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倡导城市精神 创新和谐建设活动载体

  倡导城市精神,对外可树立形象,对内能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南宁市以开展七大系列的“促和谐”主题活动为载体,团结基层群众,凝聚大家的力量,共建和谐社会。

  “关爱促和谐”――和谐建设在社区活动如火如荼。通过结对帮扶、成立未成年人社区之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等形式,增进社区居民间的互相交流、守护相望,同时大力建设社区“爱心超市”,开展各种扶贫助困活动,营造团结友善、礼让互助的和谐氛围。

  “效能促和谐”――和谐建设在机关活动产生效果。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开通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和配套服务,开展“公开大接访”活动,全面提升了机关执政为民服务质量。

  “奉献促和谐”――和谐建设在企业活动开展顺利。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比武,创新管理革新科技等内容的“奉献在岗位”活动,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关爱企业困难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快乐促和谐”――和谐建设在学校活动深受欢迎。重点抓住构建“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家长、学校和社区”三个联系网络,形成校风、教风、学风相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良好局面。

  “文明促和谐”――和谐建设在村屯活动影响深远。以除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开展“城乡清洁工程进村屯”、文明礼仪教育培训等活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质。

  “诚信促和谐”――和谐建设在窗口单位活动得到响应。通过广泛开展“诚信兴商”、“诚信兴业”活动,在政府执法部门和社会服务窗口进一步规范服务,简化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信誉机制,营造公平守信的市场秩序。

  “和睦促和谐”――和谐建设在家庭活动促进美好生活。通过以争创“敬老好儿女、教子好母亲、和睦好夫妻、互助好邻居”和“新家风、新环境、新生活”的“四好三新”活动,一批学习型家庭、美德型家庭、绿化环保型家庭应运而生。

  在全面开展基层和谐建设的工作中,南宁市特别强调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以“八桂先锋行”活动为总载体,以“党员奉献日”为总抓手,2000多支以党员为队长的“爱心小分队”,十几万党员义工积极参与“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有效增强了党的凝聚力,起到了以党建促和谐,以党风带社风的良好效果,为推动“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的持续深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南宁市把倡导“能帮就帮”精神与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使“能帮就帮”志愿服务活动在项目载体、组织运行、群众参与和打造品牌等各方面都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社会氛围。每年围绕办好“两会一节”开展“爱心满绿城、志愿促和谐”主题活动,为参与活动的国内外嘉宾提供各种周到的志愿服务,赢得各方嘉宾们的一致好评。

  弘扬城市精神 构建和谐建设长效机制

  群众普遍参与是城市人文精神弘扬和发展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在首府弘扬“能帮就帮”城市精神,广泛深入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的热潮中,一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优秀军转干部朱传波踏实肯干,让3个不同的单位起死回生,扭亏为盈;他恪守“用心做事,真心待人”的人生格言,向亲戚举债380万元,办的却是公家事。“能帮就帮”的城市精神在他的身上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为了让“能帮就帮”城市精神持续长效地成为和谐南宁建设的精神旗帜,南宁市探索出“党员带头帮、群众相互帮、机制创新帮”的新型帮扶机制。

  完善发展帮扶机制。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解决道路、照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立市、县(区)、镇(乡、街道办)直属机关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机制。

  完善就学帮扶机制。全面落实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拨出相关配套资金解决城乡低保户、困难户群众子女上学问题,出台相关政策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多元资助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把资助对象从中小学生扩大到大学生。

  完善救助帮扶机制。通过实施“系统改善城市困难群体居住环境的行动”,改造棚户区、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整治改造小街小巷,分别解决城市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受益人口超过80万人。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城市、农村医疗救助办法,逐步建立起了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文化帮扶机制。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大部分县(区)都兴建了中心文化广场或文化体育中心。组织开展以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三下乡”活动,把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文化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