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免费教育资源 你享用了吗

来源: 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1日

   5年来,南宁70%街道成立了社区教育学校,设立了216门课程

  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

  “蛋挞制作,原来并不困难!”11月15日上午,在面点老师指导下,张静轻松掌握了蛋挞制作技巧。这天,在南宁市新竹社区安排下,包括张静在内的40位居民,在南宁市一职校免费接受半天社区教育培训。据悉,目前南宁70%的街道成立了社区教育学校,不定期为居民提供摄影、声乐、烹饪等免费培训。11月13~20日,南宁举行201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南宁正通过社区教育,为居民提供越来越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促进居民终身学习

  今年南宁已培训6万多人次

  上午10时30分,南宁市一职校的一间教室里,面点老师正在教居民挞皮的调制方式。张静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在案板上将奶油和糖粉搅均,再敲入一个鸡蛋拌匀,用叠式手法把低筋面粉和成面团。最后,将摊平的一个个挞皮按入模型中。

  这次,新竹社区大人和小孩一共来了40人,为了更好地指导居民,一职校安排了2名老师,3名学生现场指导。老师边进行动作示范,边提醒大家各种要点,“面粉先不要全放进去,留一小抓在外面”,“和面时用巧劲,不要太用力,否则不好成型”。

  张静以前在城中村租房,今年初搬到新竹社区,一到新竹社区,她就爱上了那里的学习氛围。“社区不定期会有健康讲座,还有声乐、合唱等培训。”而张静最喜欢的,是社区经常请老师免费给居民上烹饪课。此前通过社区,她免费学习了制作鸡仔饼、蛋糕、冰皮月饼。一次社区请老师过去教菊花鱼和脆皮扣肉制作,她自己没有空学,还将表妹“抓”去学习,盘算着过年时让表妹给家人露一手。

  为居民提供免费社区教育服务的,可不止新竹社区。11月14日,龙胜社区组织了一批居民到一职校,学习蛋糕制作和裱花,15日又组织一批居民,到一职校学习手撕鸡。东葛路社区也为居民提供了一系列免费大餐,11月13日糖尿病知识讲座,14日上午为社区小学生开设作文培训,14日晚开设少儿英语培训。北湖南社区在7~9月,则先后举办了舞蹈基础培训、中医保健培训、儿童安全教育培训。

  不知不觉之间,社区教育已慢慢渗透到人们生活。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南宁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校和社区教育基地共开课2048期、5163课时,培训人数约为65449人次。培训内容涉及生活安全教育、健康养生教育、文化艺术培训、烹饪等方面,形式丰富。

  社区教育改变居民生活

  “社区教育,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51岁的毛经奋与人提起通过社区与摄影结缘的经历,他总会显得特别感性。毛经奋是典型的上班族,平时工作繁忙,业余时间不多。2013年,得知东葛社区为促进居民终身学习,与广西电大合作,提供一些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班,只象征性地收点学费(一年400元)。一直想学习摄影的他,一下报了2个长期班,周一晚读基础班,周三晚读提高班。

  毛经奋工作很忙,偶尔还要出差,但他尽量将周一和周三晚空下来。连他自己都自豪,两年下来,自己只缺了3次课。有付出,自然就会有回报。他发现,自己的生活也因为摄影而更美好。过去出去旅游,因为对摄影没概念,拍回来的照片拷到电脑里,很少会再翻看。现在出去,不仅知道怎么将照片拍好,回到家他会把废片删除,留下精华的照片处理好,编成电子相册。亲朋好友到家里,还可以找出来给大家观赏。毛经奋笑称,可以预见,当他退休以后,生活会因为摄影而变得充实。

  新竹小区的文女士,也是社区教育的受益者。6年前,文女士退休,社区只要有活动,她都会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教育讲座,烤蛋糕、插花,她都没有落下。让她觉得收获最大的,是加入了社区的声乐班。过去感觉自己五音不全,文女士很少开口唱歌。一年多前,在社区工作人员鼓励下,她参加了社区里的声乐班,跟老师免费学习如何发声,如何换气。前段时间,同学聚会,她主动点了两首歌唱,一亮嗓子就把同学惊呆了,没想到过去总听人唱的文女士,高音也完全Hold得住。大家纷纷追问她在哪里跟了名师。听说文女士所住的社区还有这样的免费教育,大家都羡慕不已。

  实际上,南宁是全国较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城市之一。早在1995年,青秀区就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探索开展社区教育活动。2001年,该城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2005年,由南宁市牵头,联合南京、成都、大连、常州、马鞍山等5个城市,历时三年探索如何发展社区教育。

  2011年8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南宁市“发展社区教育 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2年在市区30%的街道成立社区教育学校,到今年,70%的街道都成立社区教育学校。

  据悉,南宁成立了131个社区教育基地,为市民打造一个“处处可学”的学习网。目前,南宁已建立了社区教育课程和师资库,分为10大类别、216门课程,每门课程都配有专业教师,居民可以看“菜”下“单”,向社区提出需求。

  南宁社区教育“接地气”

  2015年8月29日,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南宁市教育局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南宁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捷介绍,南宁的社区教育,最大的亮点是“接地气”,是在社区居委会推动下,实打实开设各种免费培训,让老师面对面对居民授课。如烹饪等一类课程,学员们还可以亲自动手实践。

  不过,万事开头难,当社区教育在南宁推广时,远不像现在这么受欢迎。东葛路社区党委书记周丽萍告诉记者,最初社区开一些培训课,几乎没什么人主动来听,他们只能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再买一些小礼物“引诱”。为了扩大居民对社区教育知晓率,早在2012年11月,新竹社区就创办了社区生活教育简报,每两个月出一期,每期4个版,除了家庭教育内容,还会刊登社区里的好人好事,以及各种社区通知。

  社区教育如何开展,谁都没有经验,只能一边做一边摸索。不少社区的党委书记都认为,南宁社区教育最成功的探索在于与学校资源“联姻”。目前南宁市共有10所社区教育学校,是街道、社区依托周边中小学、职业学校建立的社区教育学校。例如兴宁区民生街道办依托广西二轻技工学校、江南区江南街道依托五一西路学校。

11月12日,凤岭北社区教育开展“亮点无处不在”摄影培训讲座

 

南宁社区教育学院插花培训班 

  2011年,在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一分院挂牌成立南宁市社区教育学院,在南宁市一职校、三职校、四职校、六职校、南宁高级技工学校、市卫校、市委党校挂牌成立市社区教育学校。近年来,8所市级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在活动周、寒暑假、节假日和周末,主动进社区或组织社区居民到学院(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教育活动。

  与此同时,南宁各基地、学校的特色也逐步彰显。例如,北湖街道办的石桌讲坛,成为对居民进行惠民政策的宣传和法律法规知识、科技知识、生活常识的宣讲与培训的重要阵地。一职校烹饪培训,尤其是南宁地方特色小吃的制作培训、教材的编写,让社区居民学到南宁地方特色小吃的做法,弘扬了南宁饮食文化;邕宁区那元社区的“感恩教育课堂”已形成品牌,并被评为2014年全国“终身教育品牌”。

  南宁将建“网上学习超市”

  记者了解发现,南宁社区教育发展并不均衡。青秀区由于社区教育发展起步较早,于2011年就是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城区的新竹社区、东葛路社区、凤岭北社区的社区教育成效较突出,为南宁市社区教育示范社区立项建设单位。其他城区的社区教育工作则相对落后。在131个社区教育基地中,10个社区教育示范社区由于起步早,得到的经费支持较多,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实力,都远远走在其他社区前面。

  不过,那些社区教育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地方,居民也不必太失落。目前南宁已建立了南宁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在该平台发布南宁社区教育资讯,教育部门还计划通过该平台,及时发布社区教育活动计划。居民如果对某社区的活动感兴趣,一样可以在该社区报名。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社区教育的“拥趸”,基本是退休的老人和孩子,青年人群体因忙于工作,很少参与。为方便青年人群体学习,今年南宁还启动了线上学习模式,计划建立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届时将接入全国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在该平台居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目前该平台正在实验阶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