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山东省诸城市: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赛

来源: 中国城市报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8日

  山东省诸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脱贫工作的部署要求,保持攻坚态势,吹响冲锋号角,以“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的结合文章。在推进全市158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的同时,不断深化拓展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构建起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结合生产园区建设,撬动增收致富新动力

  诸城坚持产业为要,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积极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建立一套体系增活力。诸城相继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五化”发展的意见》《诸城市鼓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诸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深化拓展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扎实做好“三农”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链条覆盖、政策资金与技术人才等全要素保障的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体系,以政策红利激发农村活力。

  培育一批龙头作示范。诸城探索“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特色园区+种养农户”模式,组建肉鸡、生猪、茶叶等12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180多家工商企业下乡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并引进仙坛股份、新希望六和等知名龙头企业,发展起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建成龙湖绿园等千亩以上农业基地34个,实施华山农林榛子等产业扶贫项目20个,通过龙头示范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完善一组机制促增收。诸城推行“大区域多主体”“大园区小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以土地、资金、资产等入股,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持续增加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如仙坛亿只肉鸡产业生态项目,在全市建设年出栏18万只肉鸡的智能化鸡舍730栋,优先选取贫困户免费参加技术培训、入场“拎包养殖”,企业按每只出栏肉鸡2元共享价兑现,贫困户年收入可达30多万元。

  结合生活社区建设,开启安居乐业新生活

  诸城坚持宜居为本,深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贫困户居家环境。

  “做实里子+扮靓面子”优环境。诸城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向贫困人员积极开发环卫保洁等公益性岗位,采用PPP方式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运营模式,实现一家公司一个标准城乡全覆盖;投入1.5亿元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改厕12万户,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后期运行与维护;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活垃圾综合处置等项目,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5座,在14个村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从里至外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建好道路+修好房子”强基础。诸城设立3亿元专项补贴,多元化筹措资金11亿元,完成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建设;对所有享受政策贫困户住房安全进行全面排查、全覆盖鉴定,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和安置376户,改造提升自来水4277户;实施居家环境提升工程,投入3400多万元为贫困户进行居家环境改善提升,全市共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万多户。

  “优化服务+强化兜底”固保障。诸城对15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便民服务和互助性志愿服务“三位一体”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把握“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开展问题清零和质量提升“两项行动”,组织由3000余名包靠副科级干部、包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组成的“三人小组”共同入户,核实贫困户低保五保、残疾人和慢性病办理等政策落实情况,实现了落实不留死角、政策应享尽享。

  结合生态景区建设,绘就绿色脱贫新画卷

  诸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助扶贫、以扶贫促生态,实现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进。

  “山青水碧”绘底色。诸城创新实施村庄绿化“十百千”工程,每年绿化荒山5000亩左右,村庄林带环绕率达85%以上,建成国家、省级森林镇村18处,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14.8%和25.5%;积极推进10个城镇污水处理厂IV类水提标改造,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村庄368个;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依托信得高科技平台建成处理点34处,每年有300多万吨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制成有机肥,基本建成覆盖全域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体系和种养产业循环体系。

  “风光秀美”增亮色。诸城持续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引进世界五百强雪松控股集团建设恐龙探索王国项目,打造起竹山民俗旅游度假区、小展村等一批精品文旅项目和特色村庄,全市B类以上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4%,将生态山水、景区景点、特色村庄“串珠成链”,形成了一条条风景路、致富路。蔡家沟原是一个无集体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年轻劳动力的贫困落后村,近年来挖掘当地资源禀赋,建设蔡家沟艺术试验场,邀请艺术家常年驻村创作,培育做大乡村文旅新业态,村内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多万元。

  “人善风淳”添成色。诸城聚焦移风易俗等工作,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大舜文化、超然文化等本土特色优势文化,着力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和项目,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4个、乡村历史文化展览馆(室)39处;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定期举办社区文化节、“炫艺龙城”全民综艺大赛、农民春晚等节会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精准扶贫”“文明乡风”等内容,提振脱贫致富精气神,孝老爱亲、向善向上的乡村文明蔚然成风,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