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新型职业农民“种”出新天地

来源: 德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1日

  春耕播种时节,广汉市小汉镇峰昌村的向元俊忙着清理大棚内的草莓藤,开始栽种苦瓜。“草莓和苦瓜有个共生期,现在大棚里的草莓种植已经接近尾声,此时再种下苦瓜,到4月中下旬开始上市,可以一直供应到7月下旬。”向元俊说。

  向元俊是广汉市首批160名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之一。从3月10日开始,他们“持证”上岗,以新理念、新思维、新视野,开拓着自己的新天地。

  不拘泥于现有农业发展模式

  向元俊的创业之路很偶然,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外务工十多年,2011年,他注意到成都出现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请游客来园子采摘草莓,采摘价格每公斤可高达50元,却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而当时,向元俊父母栽种的草莓,在市场上每公斤只能卖到10元至16元。于是向元俊通过网络宣传自家的草莓,前来采摘的价格定在每公斤24元,结果供不应求。第二年,向元俊果断辞职,回乡当起了农民,并成立了广汉新发果蔬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

  说起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向元俊感慨地说,要当好一个农民,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向元俊积极参加种植业技能培训,经常到外地参观学习,尤其是广汉市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他受益匪浅。

  如今,广汉新发果蔬专业合作社已经从最初的6户农民10多万元资金,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户近200万元资金,在当地起到了合作社经营的标杆作用。

  今年38的杨萍也是广汉市首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之一。这位连山镇有名的“女汉子”,在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之后,开起了农业观光有限公司,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200多亩的生态观光园。“我要发展农、牧、渔循环农业,种植葡萄、柑橘、杏子等果树,树下养殖家禽家畜,粪便用于发酵产生沼气沼液,还要在池塘里养鱼和小龙虾,真正实现农业循环发展。”

  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政协委员们也纷纷建议,全方位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

  早在去年7月,广汉就正式出台德阳市首个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让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持证上岗”,并优先享受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优先参加学习交流、培训,以及相关金融机构金融支持和贴息补助等。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信贷额度分别为20万元、40万元、60万元,贷款期限1年,由财政按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补助。

  而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也并不是“一劳永逸”。广汉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学校校长包慧娟表示,该证颁发后,每年年审,若出现土地撂荒1年以上、违规改变土地用途、发生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将判定为不合格,进行降级或注销资格证书处理,被注销的2年内不得再申报。“今年,我们将组织更多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的技能培训,在广汉培育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包慧娟说,今年广汉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人、认定100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