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新型职业农民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 金山报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5日

  近日,由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带领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小组来到枫泾,对枫泾镇申报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认定,最终48名农民获得了资格认定。

  据悉,根据金山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必须是60岁以下,初中及以上学历,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和经营规模(如种植粮食作物类的在本区范围内年经营面积100亩以上)。此外,新型职业农民还要参加专业培训,综合考核成绩合格,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经营管理能力和现代农业理念,并积极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为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破解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和后继乏人的问题,枫泾作为农业大镇,始终高度重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项工作。早在2015年,枫泾就开始从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出发,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整合全镇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负责人等农业人员,截至目前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多名,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服务型等几类,初步建立了一支建设现代农业的职业农民队伍。

  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在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享受到了相关扶持政策。家庭农场主王雪峰是枫泾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1979年出生的他属于年轻一代农业经营者,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几年时间,他就从一个“外行”逐步发展为农业种植能手。他表示一切都得益于近年来政府推出的专业农民技能培训。经过集中上课和田头实习,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回忆,有一年他种植的水稻播栽期较早,前期发苗快,8月雨水偏多,他通过田头观察,发现水稻纹枯病发生较早,而且病情发展很快,于是他结合治虫加强对纹枯病防治工作,控制了纹枯病扩展蔓延,确保当年水稻丰产。

  卫星村村民包永华是水稻种植大户,在多年种植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在稻田化学除草上技术不过硬,田块间除草效果差异较大,杂草多的田块给他带来了很大困扰,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而且投入了较多人工用于拔草。农业技术培训让他认识到田块漏水是造成化学除草效果差的一大原因。于是,他吸取教训,根据规范操作程序,运用机插秧稻田化学除草技术方案,采取“二封一杀一补”技术措施,使得水稻田里的杂草得到了有效控制,节省了一大笔拔草人工费,每亩可增加收入60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据悉,得到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珍惜这个荣誉,积极参加农业培训,扎实掌握实用技术,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更好地服务枫泾农业生产。下阶段,枫泾将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稳定职业农民队伍,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切实打造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骨干队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