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开展新生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近年来,在安徽省安庆市人社局的精心指导和太湖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太湖县人社局以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素质为中心,努力促进农民工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切实加强做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一、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明确管理机构,健全服务体系
由太湖县人社局就业促进股牵头组织太湖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及各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共同管理,各定点培训机构具体实施。为把握农民工培训意愿和就业意愿的方式、开展就业知晓的情况,每年年底,县人社局对人力资源市场、各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和部分企业开展培训需求和当年培训效果专项调查,通过问卷、电话、网上调查等方式,有效获取有培训意愿、培训工种需求和当年培训效果数据,然后根据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价,从而明确下年培训方向,确保培训实效性。三年来,太湖县人社局组织农民工培训7927人,拨付培训资金459.78万元,培训项目分为企业新员工、针对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农民工等直补个人的培训,培训量最大的工种是服装缝纫工、家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和客房服务员等,累计培训人数6800人。
(二)尊重参训人员意愿,自主选择培训机构
近年来,太湖县出台系列针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政策措施,其中农民工反映效果最好的政策措施是自愿选择定点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这项措施一能尊重参训农民工培训意愿,根据个人就业工种意愿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工种,二是能够得到专业教师传授专业技能和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顺利实现就业。
(三)机遇挑战并存,人岗实现匹配
未来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涌现出大量新型产业岗位;挑战的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普遍低下,难以胜任新型产业岗位。由此导致培训诉求是迅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实现与新生态下企业岗位匹配。
(四)攻克“症结”难题,确保培训实效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存在培训针对性、有效性不强的问题。究其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培训机构为了按民生工程时序进度要求完成培训任务,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个别培训机构存在“拉郎配”凑数现象;二是个别企业培训目的和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培训补贴,实施培训走过场,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培训。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制体制。
2.紧密结合技工大省建设,强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
3.加强调查研究,开展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培训对象所急需的培训。
4.实施定点培训机构培训能力提升工程,从教师素质、教学和实训条件、新兴产业工种开发、创新教学等方面全面提升培训能力,以适应新生态下的培训需求。
二、几点建议
坚持问题问题导向,侧重于能有效缓解突出问题、有影响力、带动作用的重点工作,充分考虑现有工作基础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尽量与“春潮行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及其他已出台政策文件的充分衔接。建议主要如下:
(一)关于健全培训资金管理制度问题。如何更好地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统筹协调机制,解决相关部门培训资金分散、项目分散等问题,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健全定点培训机构管理机制和提升培训机构承载培训能力,加大培训事前审核、事中检查、培训结束严格考核力度,确保培训实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严格资金管理和拨付审批程序。这样,所有培训都可以通过定点培训机构实施,以上问题迎刃而解。
(二)关于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问题。
1.如何建立农民工培训补贴分级分类制度,解决部分职业补贴标准偏低问题,建议各地每年有人社局部门牵头,在开展培训工作前,组织相关单位业务专家和部分企业技师联席调研本地工种,然后参照国家现有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细则和补贴办法。
2.如何优化农民工培训补贴申领程序,解决申领补贴耗时长问题,如何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如异地培训补贴的申领、职业资格证书取消后不能提供相关材料、签订劳务合同的劳动者无法享受培训补贴等。建议统一按照培训考核或者鉴定所在申请补贴,根据“谁考核或者谁鉴定谁负责”原则、规定在考核或者鉴定一周内限期办结。
(三)关于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统计制度问题。
如何摸清农民工培训需求和底数、明确农民工培训指标定义和统计方法,解决输入和输出的农民工培训协调问题。建议每年年初由各乡镇组织村信息员采集培训需求和底数数据,由县人社部门根据相关培训文件拟定培训指标定义和统计方法。按照“谁受益、谁负责培训”的原则,统一规定农民工服务地区负责实施免费培训。
(四)关于加强农民工培训组织管理问题。如何用好现有政策措施,完善相关方法,加强政府服务职能,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积极性,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培训机构的质量监管,解决培训时间短、理论多时间少、培训与就业结合不紧密、培训方式不能满足农民工实际需求等问题。建议依然按照严格管理定点培训机构,鼓励定点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比如开展移动课堂培训、远程教学、网络课堂、微信即使学习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