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资历框架及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学术研讨会召开
4月27日,由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北京开放大学主办,天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河北省成人教育协会协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资历框架及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开放大学召开。
会议现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对于国家资历框架及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则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表述。我们不禁要问,“立交桥”搭建成功了吗?制度建立了吗?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及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惑,记者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资历框架及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学术研讨会寻找答案。
4月27日,由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北京开放大学主办,天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河北省成人教育协会协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资历框架及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开放大学召开。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会长赵国森,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有声,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邵和平,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蔡大鹏,河北省成人教育协会秘书长林志淼,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常务副主任鄢小平,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刘维娥以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63所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开放大学、职工大学、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与教育行政部门等近两百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该会议旨在探讨国家资历框架及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认证平台;探讨成人继续教育全面实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和学习者自主选课;探索建立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高校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按学分收费等各项制度,推动各类高等学校之间以课程为基础开展学分认定和转换。
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邵和平致辞。他认为,建立跨国家及区域的资历框架与质量保证系统,为增进文化理解和便于人口流动提供了一个学习成果可携带、等级可转换的制度,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保障。他提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在学习成果积累、转化和认证领域开展了很多实践和有益探索,但由于各国国情、社会环境、教育制度、文化背景不同,建设的路径和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具有不同的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包华影作主题为《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基本思考》的报告,从社会背景、政策背景分析国家资历框架及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的重要性,进而对学分银行、学分标准、学分制等核心问题做了深入细致地解析。随后,对欧洲、英国、澳大利亚、我国香港地区的资格框架发展状况和经验作了介绍。她认为,我国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仍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国家层面的资格框架尚未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政策、制度缺失;学分认定标准及积累和转换机制缺乏等,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北京大学三级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卢晓东在《高等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定与学分转换》报告中,通过对学分量、学生的学习年限、辅修/双修学位的制度安排、学期制度、暑假学校、跨校选课、MOOC学分转换与认定、操作细节、财务制度等九个相关问题以及实际案例,同与会人员分享了北京大学学习成果认定与学分转换工作的开展状况和经验分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国外学时相对国内来说要少些,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开始了减少学时的探索。”他强调说,学分制度很重要,各高校应转换“校本位”思想。并建议开放大学的学生到北大暑期学校修学分,也应该可以和开放大学进行学分互认。最后,卢晓东做现场答疑,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精彩互动。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助理兼科研处处长杨鹏作主题为《高等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从为何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原因讲起,谈了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内容及要求,并对国内外工程教育认证的情况等方面作了具体论证。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杨鹏重点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体思路,课程大纲的制定,培养方案实施过程改革,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等内容。他指出,我国教育层次比较多,乱现象也比较多,所以要实现专业认证从上到下的全面贯通非常困难。他认为,专业认证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认证结论并非终极追求。
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有声作主题为《重塑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基础地位》的报告,主要讲述了学分、学分制、学分银行等含义。他指出,改善行政管理是实施学分制的保障,同时高质量课程是推行学分制改革的基础,因而推行学分制,必须进行高质量的课程改革。最后,他总结说,如今创新创业教育已渗透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的趋势越显突出。学分制作为适应高等学校改革需求的管理制度也必将在这场改革中重塑其基础性的地位,也必将为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发展为高等教育强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