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平南县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纪实
在贵港市平南县,有一所特殊的大学,她既是寓教于乐的老年学校,也是老龄事业一张鲜亮的文化名片,她就是平南县老年大学。
自1990年创办以来,经过27年的发展,平南县老年大学的规模不断壮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管理逐步规范,并于2014年被评为广西示范老年大学,2016年入选“五个十”工程,成为全国十所县级领航老年大学之一,2017年被评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
这,只是平南县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平南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着力加强和创新“两个阵地”建设,以县老年大学喜获“全国示范老年大学”为契机,在去年实现乡镇老年大学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农村基层老年学校创建,进一步拓展老年教育服务阵地和平台,逐步实现让农村基层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年大学进村入户
平南县老年大学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办学能力,但该县乡村老年大学建设却是空白,这个领域一直是该县老年教育工作的“真空”。
针对这一情况,平南县委、县政府提出“把老年大学办到农村去”的目标要求。2016年,该县共投入25万元,组建了19所乡镇老年大学,实现了乡镇老年大学全覆盖,目前,乡镇老年大学有在校学员8000多人。2017年上半年,该县又把老年大学建设向村级拓展、延伸,经过宣传发动,在全县掀起申办老年大学分校的热潮,有90多个行政村(社区)提交了办学申请报告;有60个村校点成立了领导班子,落实了场所,挂起了牌子,购置了教学设备,已经开班办学;有17个村校点已经具备招生开班条件,开始招生并定期开展歌舞教学等活动。
平南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各级老年大学建设,县领导指导并帮助协调职能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委组织部也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工作,提出“结合基层党建抓基层老年大学建设,以党建带动老年大学建设”的工作思路,与县委老干部局联合制定了村(社区)老年大学分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今年,该县已落实老年教育经费230多万元,其中农村基层老年大学建设经费100万元。
在基层老年大学建设过程中,平南县充分发挥县老年大学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推进基层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县委老干部局、县老年大学多次召集乡镇分管领导开展业务培训,并通过印发建校流程方案、召开现场会和调度会、送教上门等形式,及时沟通信息,总结推广规范化建设经验,协助基层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和办学筹备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县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
老年学校彰显效益
唱响主旋律。平南县各级老年学校坚持把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放在首位。各级学校组织时政大课80多堂,受教育者超过2万人次,平南县委书记、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到县老年大学、各乡镇老年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举办歌颂改革开放政策和辉煌成就的文艺演出活动79场次,观众达5万多人次,如县老年大学组织举办了1000多人参演、近1万人观看的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大型文艺演出会;出宣传板报40多版,刊出学员积极上进的诗词、绘画、摄影作品近800件。引导广大学员认清形势,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拥护党,并通过他们教育、影响更多的人和家庭,发挥凝聚人心、团结发展的作用,为该县加快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坚持“促进健康”宗旨,坚持课前保健操制度,并针对常见的老年病和防病保健知识进行讲授。学员入学后,保健知识储备和意识都得到增强,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各级老年学校学员能者为师,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带领所在村屯、小区群众开展健身舞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共有由老年学校学员组织发起的健身舞队300多队,队员5万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选派学员代表列席该县各级重要会议,有的放矢,建言献策。两年来,共选派学员代表100多人次,列席县人大、政协年会和各乡镇人大会议等重要会议,他们共提出意见、建议30多条,其中大部分被采纳,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二是依托各级老年学校,成立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60个,组织发动热心学员近1000名加入“五老”队伍,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和“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关心、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深入社区、学校,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法律教育、“三爱”教育活动6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8000多人次;对300多名青少年实行结对帮扶;对100多名留守贫困家庭儿童进行了资助,助力扶贫攻坚,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该县各级老年学校利用学员资源,对下一代进行传、帮、带,大力传承发扬当地传统文化。如上渡镇大成村老年学校开设少年八音班、牛歌戏班,大新镇关塘村老年学校开设少年醒狮班、采茶戏班,新岭分校开设少年古诗词学习班,六陈镇六陈社区老年学校开设少年书法、写对联、写帖班,大安镇老年大学开设少年粤剧班等。三是充分发挥学员威望优势,协调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出力。广大学员争当文明居民,并发挥自身的威望优势和经验优势,做所在村屯、小区的义务调解员,主动出心出力出声,协调邻里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为党委、政府分忧。据统计,近年来该县各级老年学校学员参与调解社会矛盾纠纷120多起,化解90多起,为维护和谐稳定大局作出了贡献,该县社会公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组织家风家教讲座。引导学员保持心理健康、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在安享桑榆之乐的同时,树立长者风范,带头搞好家风,促进文明家庭建设。该县各级老年学校学员所在家庭家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团结和睦,涌现了一大批全区、全市、全县文明家庭。其中,陶盛庆家庭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家庭”,其家庭成员被评为自治区“十佳家长”;朱展铨2017年10月荣获贵港市“百孝之子”荣誉称号;张钊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
“全国示范老年大学”荣誉的背后
作为广西人数最多的县级老年大学,平南县老年大学2017年荣获“全国示范老年大学”称号,荣誉背后折射的是一系列创新的办学理念和举措。
让学员当主人。“学校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学员,学员就是主人。”平南县老年大学校长彭雅联说。虽然是老年大学,但也有严肃的纪律。该校位于平南县城中心,以前每天早上6时多就有老人来打球,影响家住附近上夜班的居民休息,为此,规定7时以后球场才开门;有的老人耳背,听不清老师讲课就在下面“开小会”,影响了其他学员,戴着红袖章的班干部就前去劝阻;为创造和谐气氛,规定争吵两次、盗窃1元的统统劝退。
学校充满人性关怀。平南县老年大学学员最高年龄达96岁,90岁以上的学员有10人,70岁以上的学员有1000多人。凡是70岁以上的学员过生日,彭雅联都拿出自己的工资买礼物为老人祝福,同时提醒晚辈要记得给长辈过生日。很多老人感慨地说:“我有时都忘了自己的生日,学校却还记得。”学校发给每个老人的学员证上,写有家庭住址、身体状况及家人联系电话,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家人。
让学员动起来。老人进了学校,如何让他们“动”起来,真正学到东西,学校也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是搭建一个平台,每个学期开展一次文艺汇演,比如本学期就要求城区6300多个学员个个登台表演。为鼓励学员参与,学校以小礼物为“诱饵”。刚开始很多老人不敢唱,班干部就说“不唱不给礼物”;不少老人怯场,紧张得全身抖动,校领导端来凳子,让他们坐着慢慢唱……就这样,老人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个个都唱了出来、“动”了起来。
大学生活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促进了家庭和睦。大新镇大中村有户人家,婆媳10年都不讲话,媳妇上老年大学后要赶晚上的跳舞排练,来不及煮饭,只得向婆婆求助。难得媳妇开口,婆婆立即乐呵呵地做好饭菜,从此一家和睦相处。
彭雅联说,学校组建了金字塔型的骨干队伍:学校设有9个副校长,分管保健、体育、安全、三球、摄影、书法、国画、音乐、曲艺、乐器、合唱团等系,系下面分大、中、小班,有班干部近600名。每当有演出活动,校长一声令下,从分管副校长到系、部、班干部,一直到学员,层层分解落实,传达神速。
让学员都健康。学校把学员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针对常见的老年病进行授课,主要是家庭护理与预防,采取寓教于乐、学以致用、互动教学的形式,使学员能体会到保健带来的好处和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越来越多的学员喜欢上这门课程,目前保健系有学员1300多人。
“很多人从中获益。”彭雅联如数家珍。77岁的黄胜朝,以前每走50米要停三四次,曾两次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老年大学开始学习保健操,坚持半年后,连续走1个半小时都没事。后来,她带动坐轮椅的老伴也练习,3个月后,老先生竟然站了起来。
此外,学校还从平南县人民医院请来3位主任医师,每周1次为学员讲授相关的医学知识,让学员知道一些危急病情的判断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请中医专家前来授课,教一些基本保健手法。这些知识很快派上了用场,更加激发了老人们的学习热情。黄胜朝就是每天坚持练习按摩医生教的颈椎保健操而得到康复的。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让老年人过上温馨从容的晚年生活,帮助老年人画出一道绚丽的夕阳红,是子女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我们期待平南县老年大学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