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家三代传递老年教育“接力棒”
选择同一所老年大学教书
刘穗(左二)和儿子罗琪(左一)课后对学员进行指导
汉阳区老年大学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55岁的刘穗和儿子罗琪隔着3层楼,分别教授着电子琴和钢琴。2003年刘穗从父亲刘祥贵手中接过电子琴课至今,汉阳区老年大学电子琴课已发展到19个班470多名学员的规模。身兼19个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刘穗,两年前把儿子罗琪也拉进了老年教育队伍。
一家三代任教老年大学
“黑键和白键都能弹出声音,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发出的声音是有高有低,就跟不同年龄层的人有黑发也有白发一样,不过有的人会把白发染成黑发,班上有的爷爷奶奶就染了吧?”这位教学风趣幽默的女老师,正是该校55岁电子琴教师刘穗。
11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汉阳区老年大学503教室,为了让年纪大的学员能听清,刘穗上课带着便携式扩音器,并且时常走到学员身边,手把手地反复进行指导。因为用易懂的顺口溜代替了枯燥的理论知识,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
当天上午,隔着3层楼,刘穗28岁的儿子罗琪正在203钢琴教室里,教学员们弹奏《月朦胧鸟朦胧》。“一家三代都在这所老年大学教书,成了我们这里的佳话。”同为汉阳区老年大学老师的吴春梅笑着介绍。
刘祥贵是中学音乐老师,退休后在汉阳区老年大学教了20多年电子琴、西方绘画等课程,直到3年前因病去世。考虑到父亲身体不好,2003年刘穗放下原有的工作,从刘祥贵手中接下了电子琴课的教学。刘穗儿子罗琪原来学的是钢琴教育,2015年汉阳区老年大学两名钢琴老师离职,为了不让4个钢琴班的课中断,刘穗向学校领导推荐后,罗琪承担了钢琴班的教学。“我上过几次课后,老年朋友反响不错,就一直教下来了。”罗琪说。
接棒者成了领跑者
“有次我对学员说了句‘应该这样弹撒’,他听后觉得我语气带有不耐烦的情绪,以后我说话都没带‘撒’字了。”刘穗对记者说。
62岁的董静,跟着刘祥贵和刘穗父女俩学了10年的电子琴,她认为刘祥贵教学风格严肃,而刘穗在继承父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教学更为幽默。“刘穗老师很喜欢将肢体语言融入到课堂里,这种幽默的教学更能让老年人理解。”
“刘穗老师蛮有耐心,我将她的教学方法总结为三点:滚动式教学、幽默教学、巡视教学。”55岁的学员林中谋说,刘穗编写的教材《电子琴教程》很受欢迎。而且每次下课前,她都会将学习的曲子拍成视频发到各个班级的微信群里,便于学员课后巩固练习,晚上九、十点还会接受学员们的电话答疑。
刘穗接手电子琴教学后的十多年里,汉阳区老年大学电子琴班由当初的1个班30余名学员发展到了现在19个班470多名学员,她一人身兼19个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上满8小节课。如今,刘穗的学员遍布武昌、青山、蔡甸等各个区,有的还成为老年大学里的老师。儿子罗琪的教学水准也在不断提升,他教的钢琴班由4个增加到了11个,学员达13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