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校长孙俊台:让老人老有所学 学有所用
无锡市老年大学校长孙俊台 周顺康/摄
凤凰江苏:无锡市老年大学在老年教育上作出了哪些努力?
孙俊台:第一个我们讲教学工作“规范化”。我们七八年前我们就制定了所有的教学大纲。然后我们又逐步逐步把它细化,同时我们加强教育质量的监督,每年组织集体听课,另外一个,我们采用学员民主评议老师。每两年评选一次“我心中满意的老师”,让我们一些好的老师有荣誉感,同时我们学校还对一些好的课程开展精品课程评选。
第二个就是我们学校管理的“信息化”,从学校来讲,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学籍管理,招生管理,缴费管理这方面,我们实行了计算机管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我们将近10000人次,每个学员定制了一张ID卡,像公交卡一样,刷一下就可以显示个人基本信息。
第三个是校园文化的“大众化”。老年学员到学校里来学习,一个方面她是学习技能、学习知识,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儿也是一个文化养老的形式。所以他在校园里不光是要学,他还希望展示交流。我们最主要的一个做法就是,上半年开展一个校园艺术节活动,下半年开展校园会展节活动。这两个大的活动使得我们学校里面相当多的一部分学员参与了我们校园文化节的活动。
最后一个是为老服务“精细化”。老年人是个广义的概念,实际上从我们目前情况来看,是从50岁到90岁,这么一个年龄段,超过两代人的一个范围。我们每年学校集体研究,搜集群众意见,最后我们再把打算以后开设的课程制成表,发到每个班级,由学员实名制地来填报他的意向。这样我们心里就有数了,开设什么课程,我们可以将来是有生源的。
凤凰江苏:学校目前的招生情况如何?有多少课程?
孙俊台:有的学员一两点钟就来排队了。一等要等到早晨7点多钟才能报名。所以我们后来采取信息化管理以后,基本上招生按照四句话。第一句话叫“合理分流”,第二句话“精准限报”,第三句“热门限报”,第四句“超额摇号”。
我们不同的课程,应该是在140门左右,这里面涉及到7个系,书法系、国画系、文史系、保健系、计算机系、声乐舞蹈系和器乐系。今年我们马上要开设手机支付及理财,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不断地推陈出新,对于我们来讲,可能课程开发是个永无止境的,是要不断地在摸索,不断地在向前发展。
凤凰江苏:学校的教学团队由哪些人构成?校园社团建设发展怎么样?
孙俊台:我们的教师不一定强调过去是老师,他只要是这一行的专家,这一行冒尖的人,他有专长,有特长,有教学能力,我们就要聘请他。比如说书画,他们都是书法家,国画美术家,我们基本上管理人员系主任,他也都是内行。
我们大概有10个社团,包括学校的艺术团、书画研究会、摄影沙龙、太极拳沙龙若干个社团。
我们的书画研究会成立得比较早,和老年大学同时成立,也30年了,我们有二十几个学员已经取得了市、省,乃至全国的书画家协会和美术家协会会员的身份,更重要的一点,他们热心为社会服务。每年到了春节,他们都会到新华书店,到我们的火车站,到我们的社区,到图书馆,为老百姓写春联,还有到军营,去为解放军战士写春联,还有到高校,和高校的学生来相互交流,为社会服务这一方面,他们做得非常成功。
凤凰江苏:学校近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什么?
孙俊台:对于我们老年大学来讲,可能要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特别对于课程的开发,对于远程教育的资料积累,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做更多的服务工作。甚至于我和我们老龄办的同志也商量,可以让我们学有所成的老年学员到社区去,担任社区老年教育的辅导员,这样他们既老有所学,又学有所用。这样可能更好地能使得文化养老普及面更广一些。
今年我们主要是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一个是我们进一步来重视课程开发,第二个我们进一步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能够进一步做好为老服务的工作。
凤凰江苏:您对目前的老年教育有什么看法?
孙俊台:很多人退休以后,他思想上就出现空虚,甚至觉得被社会遗忘,觉得我的圈子越来越小,原来的一些过去交往的朋友也少的,甚至于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目标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是个非常好的一个措施。我认为现在光靠老年大学还不够,靠市一级、区一级老年大学还不够,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够接收到老年教育,这我觉得是可能将来更重要的这一块。
凤凰频道是在全国影响非常大的一个网站,在全国各大网站当中,以老年文化作为栏目的,我还没发现,好像我们独此一家,是我们江苏频道做了这一件好事。我们也希望凤凰网江苏频道在这方面越办越好,我们也愿意能够鼓励我们更多的老年学员能够把他们的一些好的作品,好的做法,能够送到网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