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老年人扎堆“上学堂” 为啥?
老年大学报名第一天,很多人在现场填写报名表。
编者按:老年大学缘何期期爆满?面对全市超过20%的老年人口,真正适合老年人去的地方都有哪些?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今天先请看———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越发明显,老年人群体日益庞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诉求正逐步扩大。更多的老年人将目光转移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需求上,更注重文化养老。
从我市来看,老年大学近年来每一届招生的场面都非常火爆。7月5日是第21届老年大学开班报名的第一天,早上4点多就有老年人赶到报名现场,他们生怕自己报不上想报的课程。第一天800个预约号,一小时内全部发光。在现场,记者看到还有很多未取到号的老年人。虽然有点失望,但是他们相约第二天一定早点来。
老生不愿毕业新生源源不断
68岁的郑广生算得上老年大学的老学员。退休前,他是煤矿工人,忙碌的工作成了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2003年退休后,郑广生对闲下来的生活感到不适应。“不上班了,突然有种没抓没捞的感觉,好像生活没了方向。”他说。2004年,在朋友的介绍下,郑广生来到了老年大学。这里的人,年龄都差不多,见多识广,聊得来,让他感觉像进了一个大家庭。那时候,公交线路不便,他从家到学校大概有20里路。郑广生每次都得骑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上课。他说:“就算下了雨,穿着雨衣、雨鞋,我也得来。”转眼13年过去了,期间,郑广生还报名学习过葫芦丝和书法等课程。“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在这里学习,不光充实了头脑,还交到了很多朋友,心里痛快,心情也舒畅。只要能上,我就一直会上下去。”他说。
和郑广生老人有着一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来老年大学的老人主要是为了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他们觉得在这里说说唱唱,比自己在家有意义得多。因此,有很多老人虽然这门课学完了,但不愿走,接着学另外一个专业,乐此不疲。他们俨然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早在1988年,老年大学设立之初,招收对象主要面向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还曾遇到过招生难的尴尬。“那时候一共就四五门课,为了招生,还曾给各个单位下指标,结果多的时候,也就四五十个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副主任卞钦德说。
办学10年后,老年大学放宽了招生门槛,开始树立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老年人的办学思路,坚持把老年大学办成没有围墙的大学。一步步走来,发展到今天,老年大学现在在校生达一千多人。只要是身体健康,无严重疾病,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上的老年人,只要愿意参加,适当交一部分费用,都可以来。
61岁的范莹刚退休那会儿,感觉每天无所事事,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状态很不好。第一次走进老年大学,其乐融融的氛围让她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她报名参加了音乐和舞蹈两门课程。“从那以后,就觉得自己有事干了。”范莹说。在这里,她接触到了很多之前喜欢却没有机会学的课程。后来,她又陆续报名学习了古筝和葫芦丝。现在,她不仅参加了中老年人音乐舞蹈协会合唱团,还积极参加送文化下乡活动,演节目,当主持,为乡村百姓送去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现在的她,生活虽然忙忙碌碌,但是非常充实。
为了应对老年人的需求,老年大学除了授课班额逐年增加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也不断拓展。每届培训课程除了舞蹈、声乐这些基本课程外,还有葫芦丝、二胡、电子琴、书法、摄影等等。目前,老年大学已经开到40多个专业,共计117个教学班。可就算这样,还是期期爆满。
学费不高学员热情高
学费不高应该也是老年大学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按照收费标准,报一门课程,每学年普通班120元,古筝、电子琴、电脑班稍微高一点,收费280元。这对很多有着稳定退休收入的老人来说,并不是负担。“100多块钱有时候吃顿饭都不止,但是花在这里,能学很多东西,值!”62岁的王宏亮说。
66岁的李可举家住杨庄镇西李家庄村,是个地道的农民。因为身体原因经历了两次大的手术,他感慨生活不能一天天荒度。2016年,他来到老年大学学习。虽然家离学校远,但并没有阻挡他的求学路。每次,他要倒两三次车,从城乡公交到市内公交,顺利的时候,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如果遇到晚点、堵车等,有时需要两个多小时。大冬天里,为了准时到校,他早上5点多就起床,洗刷、吃饭,7点前准时从家里出发。“一辈子没上过几天学,老了老了,不愁吃不愁穿,学费又不高,能有这么个上学的机会,必然不能错过。”他说。
新建4处分校进社区
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显示,从1995年起,我市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16年底,60岁以上的老人有27.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64%,平均不到5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截至2015年,我市农村老人就已经有11.9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4.91%。农村空巢老人9.1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4.46%。
面对不断增长的生源,仅开办一所老年大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广大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老年大学数量少、覆盖面低等原因,制约了我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年,市老年大学积极应对,依托社区资源,开设了4个分校,分别是莱城工业园口镇分校、鹏泉分校、莱城区分校和凤城分校。由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场地,老年大学派出老师授课。希望能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求学难的问题。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老年大学搬到老年人身边,为老年人提供了家门口的教育服务,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了平等、广泛、共享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