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家学者聚温州共话“老年教育”新发展
图为论坛现场
4月12日至4月13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温州高峰论坛,在温州城市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年教育专家学者及各级老年大学代表等齐聚温州,共话“老年教育”新发展。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袁新立介绍,我国老年大学自1983年开办以来,经过30多年发展建设,已形成了省(区、市)、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老年教育网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和教学点已有6.1万多所,在校老年学员近760万人,参加远程老年教育学习人数达200多万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学制的开放性教育、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老年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温州市委市政府也将老年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推进老年教育资源整合。温州老年教育“总校+基层+网络”的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样本在浙江全省系统推广,受到国家教育部、民政部等上级部门的关注。温州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比率为12.4%,远高于全国的3.5%的水平。袁新立等与会专家认为,温州老年教育的根基越扎越深厚,走出了富有温州特色的老年教育办学之路,也形成了老年教育的“温州样本”。
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全国的5位知名学者专家就老年教育分别进行发言,为与会人员梳理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剑杰认为,《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的出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空前壮举,更是世界范围内老年教育界的第一部规划。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庄俭认为,发展老年教育必须面向人人,必须形式多样,必须主体多元,必须服务为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启村提议,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及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老年大学要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面向社会开门办学,实行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双向开发。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专家王友农提出,发展老年教育是世界性的课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社会保障协会专家董红亚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就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全人服务理念以及养教一体化融合发展问题进行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