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市打造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乐园
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课堂、配置完善的教学设施,“一层一品”、“一室一效”、“一梯一貌”的校园文化创意,走进市老年大学,一股清新美好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循着教学楼台阶而上,走进一间间教室,有的老年人沉浸于国学书法中专注练习、有的老年人踏着动感的音乐翩翩起舞、有的老年人跟着伴奏唱出动人的歌曲、有的老年人则手持各色乐器奏出优美的乐曲……退休后重回校园,学习喜爱的专业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年人的晚年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实有趣。正如老年大学学员史根弟所言:“在这里我们学习、交友,一天天感受进步、收获快乐,精气神好了,人也看上去年轻了。”
市老年大学创办于2002年。多年来,学校围绕“规范、创新、提升”的发展思路,夯实办学基础、规范办学行为、创新办学模式。经过15年发展,如今的市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了一所拥有11个专业、25门课程、5个专业学会、24个艺术团队、104个班级、在校学员4675人次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学制的综合性老年学府,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山西省“老年大学示范校”、“中韩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山城老干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乐园。日前又有好消息传来,市老年大学被评为首批“全国示范老年大学”,成为了全省唯一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地市级老年大学。
以政治建校为出发点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市老年大学的学员中有一部分是离退休老干部,“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是市老年大学许多老党员的心愿。 为了满足学校离退休老党员的愿望,学校以党的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校的阵地作用,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参加活动”的原则,2015年7月开展“党组织建在班级、学会、社团”的试点工作,建立了30个学员临时党组织。2016年,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了99个临时党组织,实行了班委、党小组组长“一肩挑”,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推动班级管理,实现阳泉市老年大学服务管理常态化、动态化和科学化,初步形成了“组织生活进课堂、理论学习经常化、服务管理常态化”的党建格局,走出了一条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和老干部工作者培训学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新路子,使老年学员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以质量立校为着力点
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为了满足不同老年人学习的需求,建校以来,市老年大学先后开设了不同专业、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650多个,有3万多人接受了老年教育。
在专业建设上,学校突出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和老年群体的需求性,把思想教育、技艺学习、知识更新、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了书画、舞蹈、器乐、声乐、电脑、摄影、综合类“七大教学板块”新格局,形成了大学科支撑、大专业引领、大规模发展、大幅度提升的发展态势。在课程建设上,突出教育规律、体现老教特色,把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和课程规划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开设多专业、多层次、多学制的课程,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既照顾初始学习的学员,又适应资深学员的提升要求。同时,不断探索新常态下老年教育的新模式,突破传统教学知识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递进性,在一些应用性强、受众面广、短期内能达到普及、推广性的专业中引入“模块化”课程,搭建起了“小、快、精”的教学平台,形成了长短结合、快慢结合、优势互补的课程建设新格局,学校自主开发的“互联网+”应用技术等“模块教学”深受广大学员喜爱。在教学方法上,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认真组织教学,做到有大纲、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的“四统一”;另一方面鼓励教师针对老年学员汲取知识慢、易健忘、身体健康不一等特点,灵活运用授课方法,探索实践出了“五字六法”的教学,即积极鼓励法、重点重复法、直观形象法、循序渐进法、点面结合法、感情沟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创新驱动为成长点
提升学校的吸引力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每年到市老年大学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多个热门专业甚至出现了报名仅一天就呈现出“一座难求”的局面。一方面是不愿离校的老学员,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报名者,学校“只进不出”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市老年大学主动作为,在总结十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围绕着规范化办学的理念,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各方意见,研究探索实践出了“学制+学会”办学模式,一方面规范学制,推行课程结业制,另一方面在学制结业终端引入专业“学会”,既解决了老年教育长期形成的只进不出的问题,又为想继续学习的毕业学员搭建起了新的学习平台,变“永久学员”为“终身会员”,解决了进口拥挤、出口不畅、肠梗阻等问题,从而有效地推动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学制+学会”的办学模式被省委老干部局推介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创新案例。
同时,市老年大学依托校园网站、校微信公众平台、班级QQ群,借力全市党员远程教育网,加快推进远程教学建设,初步形成了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化工作新格局。
此外,市老年大学立足第一课堂、开辟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打出了“课堂兴教、社团活校、学会拓效”一套组合拳,充分体现出了学、乐、为结合的办学特色,引导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充满正能量的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转化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力量,让广大学员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好、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打造出了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五大品牌”活动,即,全市老干部书画展、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展、全市老干部小合唱交流展演、全市健排舞教学交流展演、民歌名曲演唱演奏新年音乐会;培育出了享誉山城的24支金牌团队,近1000名文艺骨干先后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省、市交流比赛,共获集体奖44项,其中获国家级奖9项、省级奖6项、市级奖 25项、海峡两岸及中韩文化交流奖4项;5个专业学会中的200多名会员在全国、省、市书画、摄影、文艺比赛中摘金夺银;100名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尊老敬老、扶贫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达60余次,同时,为全市各大社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文艺人才,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中起到了培养一名学员、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片社区、影响整个社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