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学习撰写回忆录,老年教育为何要引入“生命教育”

作者:许沁   来源: 上观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2日

  “花草鲜活的生命和灵动的姿态,帮助我打开了心扉,重拾生活的信心……”不断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令不少原本性格内向的老人开朗起来。

cda2eb8c-1cfa-4c4a-a373-3d2bfcf15383.jpg

  在中小学生开展的“生命教育”,如今已引入老年教育中。日前,静安区老年大学的老年教育课堂上,虽然没有出现任何“生命教育”的字样,但生命教育的理念正在逐步渗透,让越来越多老年学员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生命教育初现的成果。

ea128b59-2a91-486f-9755-a8813180794e.jpg

  静安区老年大学学员撰写自己的回忆录汇编成册,回忆过往人生,更加珍爱晚年。

  和传统的唱唱跳跳的老年教育课程相比,虽然生命教育课程报名不那么火爆,为何还要在老年教育课程中尝试引入并坚持长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呢?

  “相比更多老年群体,能来到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绝大多数还是积极乐观的。但一些老人难免在与家人、朋友、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矛盾,甚至引发人际冲突。现代社会免不了有些老人因为亲人离世,久久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如何引导老人正确看待人生,显得尤为重要。”静安区老年大学老年教学工作部副主任许建芸说。

bd8eae13-21b2-4f75-8acd-4b4c5f4a7dd7.jpg

  静安区老年大学钢琴老师指导学员弹琴。

  从2015年下半年起,静安区老年大学首创生命教育系列课程,从身心保健和精神层面推进生命教育。为老年朋友提供简单实用的方法,教老人如何做一名快乐的长者;指导老人回忆并记录过往的人生经历,学习撰写回忆录,引导乐观看待人生,为子女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心理与养生》课程传授如何运用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知识,解释大量经常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经络自然养生》课程中,教学员循经刮痧,增强体质,提升生命质量……不提任何“生命教育”的字样,在课程中融入,并潜移默化感知。更有意义的是,系列课程还组织老年学员去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在与失能老人的接触中,感悟珍惜生命。

bb040a6e-6f48-468e-9f4d-02c53335a5e2.jpg

  静安区老年大学教师示范讲授头部刮痧,增强体质。

  一位身患重疾的插花班学员从艺术插花的配色和造型比例中,感悟到中国文化中平衡与和谐之美,学会认知自然规律,正确看待病痛,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很多学员学习摄影后,潜心研究怎样才能拍出好照片,通过关注社会,不断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不少原本性格内向的老人变得开朗,从困惑中走出来,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据统计,上海户籍老年人口目前已突破435万,占户籍总人口30.2%,高出全国14个百分点,且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态势。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540万,占户籍总人口36%。

  如何更好地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许建芸坦言,目前老年教育在师资上,尤其是紧缺专业科目的优秀师资还不够,希望更多社会人士加入到老年教育队伍中。随着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的成立,在不久的未来,静安区老年大学还打算对老年生命教育课程深入研发,拍摄成视频形式的微课程加以公开,让更多老年人接受生命教育的理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