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老年学校“大扩招”
民乐声声、腰鼓隆隆。9日,在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北曲后社区老年学校,老年人正在这里进行乐器和腰鼓两个课程的学习,楼上楼下两个课堂热闹不已。这所于2006年建成的社区老年学校,如今已开设了乐器、舞蹈、腰鼓、国学、手工制作等课程。依托该校,社区成立了舞蹈队、乐器队、锣鼓队、太极拳队等100余人的文化队伍。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尤其是基层老年教育,开设基层老年学校、创办“空中老年大学”等,缓解市、区(市)两级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现状,方便老年人就近入学,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满足老人多元需求
根据市老年大学统计结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2656所,其中街道(镇)、社区(行政村)一级的基层老年学校2646所,街道、镇办学率达到100%,在校编班学员达23万多人。“以前,市老年大学入学难。这些年,区市老年大学也火爆到报不上名。”谈及近年岛城老年人对于“上大学”的渴望,市老年大学副校长官涛说。
之所以老年人如此渴望“上学”,是因为老年教育满足了他们的多重需求。在老年大学,老年人不但有了求学的场所,满足了学习的需求,而且这里也是他们活动健身、社交交友和获得社会信息的场所。
官涛介绍,在市老年大学,求学老人的年龄跨度达40岁。老人们不但年龄不同,对于“上学”的需求也不同。在大北曲后社区老年学校,最热的课程是舞蹈。学校负责人解释说,因为学校建在社区,许多老人有活动健身的需求。在市老年大学,记者了解到,除了舞蹈、太极拳这些热门课程,摄影后期处理、微电影制作等“高阶”课程也为老人需求和喜爱。
由此可见,仅靠区市两级,老年大学,完全满足不了老年人求学、求知、求健、求乐的需求。于是,发展基层老年教育便成为 “破题”的关键。
教育基层化,在街道和社区开设老年学校,至少可以解决现阶段老年教育的两大 “棘手”问题:一是上学难,二是上学远。在城阳区流亭街道老年学校上课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想去市老年大学学习,离家远不说,“根不上名”。如今街道有了老年学校,自己在这里可以学习插花、书法等课程,平日里“溜达着来上课”,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结交了不少好友,本来孤单的老年生活如今也有了色彩。
基层老年学校的探索
在我国,快速到来的老龄化让许多问题集中显现出来。具体到老年教育,则是基层老年教育还存在发展 “瓶颈”,包括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人员和场所不足,这些问题制约了基层老年教育发展。“现在是老年人的需求推着工作走。”多位老年大学负责人说。于是,一些区市的做法为基层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
整合老年教育资源。市北区老年大学副校长孙开基告诉记者,其实许多部门对老年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没有有效整合,使得有些老年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甚至有些资源流失。这些年,市北区政府加强了统筹协调,促进了老年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文化部门为社区配置的现代化设备,通过协调变为老年教学中的教育设施;民政部门为社区配备的群众娱乐活动用房,通过协调变为老年大学分校的教学场地等。而在这之上,形成了包含分管区长和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统领基层老年教育工作。
“师资”是基层老年教育的关键,也是吸引老年人到基层入学的根本。这些年,市老年大学助力基层老年学校发展,每年都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让基层老年学校共享市校优质师资。城阳区老年大学打造“师资队伍同步”,每年设20万元基层教师专项资金,以不同形式免费派送优秀教师、骨干到基层授课1000余次,并通过专业培训,加大基层教师培训力度,建设了一支既有教学特长和相关专业技术,又相对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
通过“互联网+”推进基层老年教育均衡发展。黄岛区老年大学副校长丁原平说,根据黄岛区辖区村居分散的特点,该区基层老年学校建设更加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除了面授教学之外,在区老年大学建设了全区老年教育中心网站,通过远程教育,实现各镇街和社区老年学校电化教学和远程教学,基层老年学校可以“点播”课程,也可同步授课,在区老年大学与各教学点之间开展师生互动、远程教育现场监控的直播课堂。
创新老年教育形式
家住市北区瑞昌路60多岁的蒋先生,因为腿脚不方便,平日里较少出门,可天天在家却“闲得发慌”。而自从去年开始,他空闲到孤单的生活有了改变——每周三天,雷打不动收听广播电台的 “空中老年大学”,而通过这个节目,他学到了许多关于心理保健和法律方面的知识。
“空中老年大学”是市老龄办针对实体老年大学供不应求的现状,为那些想上老年大学却报不上名、或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或因家务缠身无暇外出的中老年人开办的教学平台,创新了老年教育形式。据介绍,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授课154课时,注册学员5000余人,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四月,就培育基层特色老年文体活动队伍、推进基层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开展,市老龄办文化建设处提交了调研报告,建议开办“银龄欢动社区课堂”,请专业老师到社区任教,有针对性地培育打造基层特色老年文体活动队伍,使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引领更多的老年人参与一项活动、加入一个团队、享受一种快乐、收获一份健康,更好地活跃基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七月,“银龄欢动社区课堂”正式开课。如今,我市已在20个社区开办 “银龄欢动社区课堂”,实现了通过骨干带动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