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辽宁:鞍山800余所“老年学堂” 丰富“老学生”退休生活

来源: 辽沈晚报鞍山版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6日

未标题-1.jpg

  曙光社区书画活动室的画友们正在创作

未标题-2.jpg

  老干部大学电脑课堂上,老师正在耐心为学员讲解

   近日,鞍山的老年大学陆续开学了,约有1.3万老年人步入学堂。退休后的再教育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可谓找到了生命的第二春。

  根据鞍山市老龄工作办公室统计,截止到2015年末,全市共有老年大学、培训中心等816所,有各类老年活动站/中心/室等1143个,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达到12.5万人。

  有钱有闲时光

  紧追社会潮流

  84岁的孙桂东在鞍山市老干部大学学习己有20余年。刚退休在家那会儿,每天都觉得孤单寂寞。偶然的一次机会,在老朋友的推荐下,孙桂东决定重回课堂,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

  摄影与电脑两门课程是孙桂东精心挑选的,原因很简单,首先是因为爱好摄影,其次是为了后期制作。对于84岁的老人来说,这不仅是心灵深处的渴望,更是通过这种追求“时髦”的方式,让自己活得更加自信。“说来也奇了,虽然我有时学习到下半夜,但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充实,年轻时一没时间,二没经济条件,现在两样都有了,我必须好好把握,这是种享受。”孙桂东老人说话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多学习少操心

  提升社会和谐感

  从事16年老年教育管理工作的鞍山市老干部大学教务长孙旭红坦言,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老年人再教育确实起到了提升社会和谐的作用。“我曾在家庭教育课上提过,家长的言行是对下一代乃至隔辈人最直接的教导。”

  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学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充实生活只是基础,更多的是提升自己,然后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构成元素,每个家庭的和谐,必然会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感。同时,也是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孙旭红说。

  学习虽好条件有限

  整合资源遍地开花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意识到退休后再教育的好处,老年学校的门槛也几乎被老年人“踏平”。在校人数最多、建校时间最长的鞍山市老干部大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几年每年招生报名期间,都会上演天刚亮就有老年人来排队的一幕。

  目前,老干部大学在校学生4800人次,比2014年多出1000人次,这大大超出了2004年新校址投入使用时预计容纳的2500名学员。大课改成小课,上下午各安排多节课时就成了不得不用的解决方案。即便如此,有些老年大学教学条件仍然不能满足老年人求知的渴望。

  刘恩仁,67岁,对绘画有种痴迷,经常和几个老画友切磋画艺,由于画友越来越多,学习空间捉襟见肘。2015年5月,在铁西区曙光社区的帮助下,在社区楼上建起了老年书画活动室,活动室目前每天有20人左右,年长者已经84岁,最小的也有55岁了,在短短的一年内就举办了4次书画展。

  像刘恩仁所在的这种老年培训中心或是学习课堂,这一年来越来越受老年群体的喜爱,离家近、人熟,学习起来相对灵活。根据统计,鞍山有800余所这样的课堂,不仅服务于市区老年人,还服务于乡镇及村庄的老年人。

  想学啥就学啥

  老年大学围着老人转

  孙旭红表示,老年人的需求就是各老年大学努力的目标,老年人想学什么,学校就尽可能办什么班,通过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不断调整现有的专业设置。

  今年新学期开学,鞍山市老干部大学新增设了小提琴、芭蕾舞、书画专业; 鞍山市老年大学新增了书法、电脑PS、吉特巴双人舞;海城市老干部大学增设了电子琴班;台安老年大学新增设了旅游、秧歌、乐器阮的学习班。各老年大学累计新增10余个专业,充分满足了广大离退休不同层次的求学需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