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常州三年半内要建5个适老住区
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获悉,《常州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近日发布实施。根据规划,常州将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力争建成1-2所三级老年康复专科医院,完成5个新建适老住区和5个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建成“心灵茶吧”100家。
65周岁以上老年人
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
《规划》立足提供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确保全体老年人依法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增强全体老年人的获得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与此同时,重点关注高龄、独居、空巢及困难老年群体,深入推进“邻里守护”工程,探索建立老年志愿者“时间银行”制度,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8%以上。
《规划》注重结合常州养老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市场机遇,以利于资源整合与特色凸显、利于产业优化布局和科学有序开发、利于区域内城市间统筹协调发展为原则,确定形成“一核聚力、五园助推、山湖联动”的总体布局。做强做大养老服务产业,培育壮大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塑造“常州养老”特色品牌。建设养老产品展示中心,繁荣老年消费市场。
突出社会养老
与家庭养老相结合
突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一方面,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成率分别达到80%、40%;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城市社区老年人助餐点覆盖率100%;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50张以上;养老服务人员参加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另一方面,厘清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责任,通过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构建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体系,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建设老年温馨家庭,为老年人家庭养老创造条件。“十三五”期间完成5个新建适老住区和5个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
突出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相结合。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行支持力度,做好特殊老年群体经济救助和帮扶工作。同时,通过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开展老年文体活动、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氛围等举措加强老年精神关爱。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以及城乡一体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街道(镇)老年学校建成率达100%,全市参加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学习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50%以上;建成“心灵茶吧”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