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积极老龄化”都来上上心
进入老龄化社会,积极倡导和实行“积极老龄化”,让老年人更有尊严,生活更有质量。在社区中乐见出现更多的八旬老人办“养生班”。
最近,苏州工业园区熙岸社区85岁的洪韬老阿爹“火”了。
这位老人,多年前患上癌症,手术后特别重视养生,并在社区中开办“养生班”;开办给小朋友讲故事班;与外国邻居相处得也特别好……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他的身影。
近些年,“积极老龄化”理论颇流行。强调老年人口不仅不是社会的负担,而且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资源,应主动参与社会的发展,即不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洪韬老人的种种行为,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好诠释。这也不由让我们思索如何对待这些老人,以及为这些老人做点什么?
迈入老年,有些人会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变化,有些人则不会。对于有病的老人,尽心尽责照顾。而对于没有病的老人,在对其照顾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打造更多的载体和平台,让老人“老有所为”。
另外,对于老人,我们也要改变服务“倾向”:不仅仅关心“为老年人做些什么”,更关心“和老年人一起做些什么”。变单向式服务,为强调参与,留一些事情让老人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如今,苏州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积极倡导和实行“积极老龄化”,让老年人更有尊严,生活更有质量。就此说在社区中,我们乐见出现更多的八旬老人办“养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