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养老:《人民日报》三问护理险

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7日

  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 项社会保险之外,2016 年下半年,人社部启动一项新的社会保险险种 —— 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护理老人为何还要买保险,保险的费用还用老百姓掏腰包吗,目前在试点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笔者专访了人社部相关负责人。

  护理为何还买保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保司职工医保处处长樊卫东表示,很多家庭有这样的感受:家中一旦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中人手立刻极为紧缺、经济压力骤然加大、工作受到影响。由于长期护理保障不足,不少老年人在需要护理时选择长期住院,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之所以选择以社会保险的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来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是因为,如果单纯依靠商业保险提供长期护理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会“够不着”。如果只靠普惠性的政府长期照护补贴,一来保障水平过低,二来财政负担重,不具有可持续性。

  保险费用从哪里出?

  樊卫东说,长期护理险在试点起步阶段,由医保基金结存来承担部分筹资责任,不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长远看,个人和企业将适当缴费。具体的待遇支付方式和给付标准,要根据护理等级和服务提供方式的不同,制定差别化的支付政策。制度初步目标是基金支付比例总体上控制在70%左右,既可以基本满足群众预期、增加制度吸引力,又恰当体现个人负担责任。

  护理服务跟得上吗?

  樊卫东表示,目前试点总体进展顺利,问题主要集中在护理服务提供环节。以 4000 万失能老人为基数测算,按照3∶1 的护理服务配置,护理人员需要近1000 万。当前,服务提供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匮乏,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不到10%,绝大部分养老机构护理员集中在 40 岁至50 岁年龄段,学历低,服务粗放,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