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生第一所学校”:中国复兴家庭教育
中央工艺美院附中艺美小学的班主任赵霖,在周末来到学生张洛恺家,和他父母交流其学习成长情况,就如何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意识为家长“支招”。
从2014年春到2017年暑假,赵霖利用周末和假期走访了班里全部36个家庭,她希望探索家校沟通、家校共育之路。
中央工艺美院附中艺美小学的班主任赵霖(右二)来到学生张洛恺家进行家访。 新华社发(吕晓摄)
“虽然QQ、微信等通讯手段的普及方便了老师和家长的及时沟通,但学校仍然重视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 传统家访 。”艺美小学校长金辉说。这所小学的班主任会对全班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进行家访,学校还会召开专门的总结交流会。
金辉指出,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有很多困惑。家访这种形式其实是老师从教育者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家庭教育指导,既解决了家长的很多困惑,也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沟通更顺畅,形成合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专门提到,“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改善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近年来,中国人越发“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更为强烈,家庭教育在政府决策层面得到进一步重视。
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去年11月发布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在90%的中国城市社区和80%的农村社区(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另外,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公益性的家庭教育讲座或家庭教育亲子活动。
中国很多地方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民生工程列入财政预算。
北京市教委近日启动“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项目,将为北京市50万中小学幼儿园起始年级家庭推送家庭教育同步指导。2012年启动的“现代教育大讲堂“已举办上百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邀请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知名校长、老师为数以万计的家长答疑解惑。
“现代教育大讲堂”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图片由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提供
山东省利用一些高校、研究机构或互联网平台等,设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基地,开发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培训课程。
重庆、贵州等一些地方出台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为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实施一年来,有1323名监护人因履行家庭教育不当而被公安部门训诫。
价值观塑造是家庭教育核心
中国自古重视家庭教育,家训、家规、家风等不仅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在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齐振军看来,这些蕴含着仁爱、孝顺等元素的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精髓应该得以传承,创造性地运用于现代家庭教育中。
在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升旗仪式上,学校会邀请家长志愿者作为“大家长”,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感受,给全校孩子们“上课”。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让孩子身边的家人走进学校做分享,更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这种分享也成为润物细无声的 德育讲堂 。”齐振军说。
近年来,一些家长受到社会上应试教育价值导向的影响,带着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观,争着送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把家庭教育当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
齐振军认为,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心态使得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功能被窄化。家庭教育其实和学校教育一样,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品德的培养和生活能力的养成。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学生白睿安(中)和家长一起到北京光爱学校关爱孤残儿童。图片由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提供
每年寒暑假,学校都倡导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参加各类微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志愿在邻里、志愿在旅途……希望家长能言传身教,示范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志愿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真正与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沉迷游戏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引发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父母如何陪伴和引导孩子,也成为受关注的话题。
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发现,中国大多数家长还停留在“口号式”教育的阶段——习惯性地给孩子提要求、下命令,自己却找不到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电视、媒体、手机游戏日益普及的环境下,家长不知如何与玩手机长大的孩子沟通。再比如,一边是学校大幅为孩子“减负”,另一边是家长转而焦虑地给孩子报补习班……
北京史家小学校长王欢说,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误区,结果做了拔苗助长的工作。其实孩子就是孩子,有其成长过程,要掌握“火候”,实事求是地进行指引。
“家长自己做到不玩手机、爱读书了吗?只有真正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产生正能量。”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