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带儿骑摩托折射家庭教育的误区
这两天,一段时长9秒的视频,在南川网友的微信朋友圈疯传。视频中,一名看上去七八岁的小男孩熟练地驾驶着一辆黑色摩托车在城区渝南大道上快速行驶,而身后的大人则一个劲地“自豪”大笑。昨日,当地警方通报,父亲的不当举动,除了2000元的罚款外,驾照也被依法吊销。(重庆商报8月20日)
儿子骑摩托,老子受惩罚,有人问笔者,这到底是一种“坑爹现象”还是一种“坑儿怪象”?笔者回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点。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位“熊爸”虽然教了,但是却往坏的方向引导,这样的过错,恐怕比“不教”还严重。
世间有不少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超脱常人的一面,所以想当然地把“大人”的社会技能灌输在孩子身上。古人都说:“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这位父亲纵使把儿子培养成“赛车高手”,七岁的孩子也不能骑摩托,而如此任性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仅仅是为了满足作为父亲的虚荣心而已。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熊孩子”都是“熊爸妈”培养出来的,面对儿子骑摩托的危险行为,作为父亲,非但没有感到担忧,反而感到高兴。也许在那时那刻,在当爹的心中,抓住摩托车握把的,不是儿童,不是儿子,不是一个需要遵守交通规则的车手,而是展现自己的当爹“成就感”的“教育作品”而已。
有不少教育家说,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把父母当做朋友。可作为父母,对待孩子可不能像对待一般朋友或者对待一个大人一样简单随意,家庭教育往往是纤细而又深刻的,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都应该建立在深度的思考之上。经媒体报道,是男孩主动跟向父亲提出骑摩托车,而父亲仅仅是认为儿子能骑好自行车,就敢让儿子骑摩托车,这种没有逻辑感的纵容,是一种只有“当爹”才有的“晕轮效应”。作为父亲不应该简简单单地以“能骑好”为标准,要在这辆摩托车之上还有“法”的限制。
“熊孩子”的诞生,往往不在于父母不够疼爱,父母不讲道理,父母没有教育,而在于没有给孩子培养好“遵守规则”的社会意识。无论骑得好,还是骑得坏,七岁的孩子就不应该骑摩托车,这是法律的要求。孩子也许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父母应该为孩子的行为负责。今天,父亲纵容孩子骑摩托车,明天孩子就敢自己骑摩托车,后天孩子就可能提出要开汽车,最后一步步不经限制地走到危险边缘。那些个带着孩子喝酒,带着孩子抽烟,带着孩子开汽车的父母,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面对此类奇葩现象,每一名父母都应该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没有符合孩子的真实需求?有没有照顾到现实的公众利益?有没有顾忌到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只有让孩子做符合自己年龄的事情,才能让孩子早一点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