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家长要多一些指向内在的成长

作者:雷泓霈   来源: 珠海特区报社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7日

  华平社区“爱与教育”课堂开讲让父母和孩子共享成长喜悦,社区驻点心理老师让每位家长举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就每一个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每位家长都分享各自的体会。随后,老师从心理学出发,告诉现场的家长们,要学习“不要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注重对方的感受。(本报7月25日06版)

  家庭教育的专业性很强,它要求家长在具备爱的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健康阳光的心理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就像新闻中的情景,家长将家庭教育中的疑难杂症,请教心理咨询师,双向互动,说明家长已经有了自觉的成长意识,更愿意在心理师的陪伴和指导下,从心理角度切入家庭教育,调整教育方式,这样的沟通和互动多了,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粗暴粗鲁、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过于强迫、极端功利等不良习惯,就能得到纠正,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家长。

  遗憾的是,尽管“育人就是育己”“好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可不少家长对于自我成长仍有点不以为然,“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教育孩子还需要学习吗”?不愿学习,不愿纠错,停滞不前,抗拒成长。其结果,因为孩子的现代化素养日益提高,而家长却裹足不前,手段老化,缺乏沟通,就容易弄出一些教育问题、家庭悲剧,比如“狼爸”“狼妈”揉碎了孩子的自尊;比如代际关系紧张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等。《2014中国城乡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显示,家庭教育成中国父母最大短板,“家长的教育还经常使用打骂、处罚和唠叨等错误手段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需要学习华平社区的家长,多一些指向内在的成长,更新教育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家庭教育的王道,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当然,家长的指向内在的成长,仅靠“临时性讲座”来推动是不够的,还要有规范化、常态化的制度法规来保障,逼迫家长必须成长,将之纳入家长素质的重要构成。当家长们的指向内在的成长成了教育常态,在教育发展方面登高望远,海纳百川,就能给教育孩子注入更多和谐发展的动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