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父挡刀”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
一名12岁的女孩,在歹徒尖刀就要刺进父亲胸口的那一刻,奋力扑向歹徒,挥手挡下这一刀……6月16日,在长沙市中医医院病房,左臂包着纱布的李典说:“我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想去保护我父亲。”(6月19日 长沙晚报)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前些天,刷爆了“朋友圈”的一段视频和一封回信。视频是课堂上一名小学生声情并茂朗读课文《刘胡兰》,读到动情处竟情不自禁哽咽落泪了,可能是表情略显夸张,令身边童心未泯的同学们大笑。那封“家长来信”里,有家长明确反对孩子学习刘胡兰,认为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学校不该在下一代心里埋下“血腥、残忍和仇恨种子”。和李典一样,他们都是生活在当代优越环境中,为什么对价值观的理解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呢?
好的教育培养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也是时间最长的外界环境,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的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经长时间感染的,而不是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孩子生下来就和父母在一起,他们的语言文字、心理思想、行为习惯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大学者。可见,家庭环境对人的造就远大于单纯的知识积累。当代的小英雄李典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这与她在一个充满勇敢与正义的家庭环境成长关系很大。反观那些嘲笑英雄的孩子们和反对学习英雄的家长,在李典的面前是否有些汗颜?
当下的孩子们可以有更多元的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当代孩子,不缺优越的生活环境,缺的是精神食粮,每个家庭都应更加注重从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勇敢正义等优秀品德,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